
1080
剧情简介
本文转载自 熊猫潘
话说作为hbo的金牌美剧之一《权力的游戏》(后简称权游),历时拍摄制作7年,每集制作费用高达600万美金……其中第一季到第七季之间囊括无数美国电视奖项,捧红了众多明星,并且以令人想不到的发便当模式一路高歌跃进,经久不衰(每个演员曾坦言在拿到剧本前都担心这一季自己的角色是不是要挂)。
拉《权游》真的很享受,也很累,因为里面可以讲的实在太多了,然后就无从说起了。下面不系统没整理地跟大家说一些蛮有意思的点。
类型
《权游》的类型属于历史、奇幻、战争等等等等……服化部分具体参照《勇敢的心》、《斯巴达300》等等中世纪背景的影片,离不来闪光发亮的金属铠甲和破破烂烂挂在身上的布料,鲜有干净的妆面,都是那种粗砺的劳动人民的美。当然《权游》的服化也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包括北方更佳厚重的毛料,鹰巢的羽毛装饰,野人的雪地迷彩服……
至于其中的美术、置景、道具部门……研究起来并不是一篇文章能涵盖的范围……我们就欣赏一下铁王座就可以了……
所以说回《权游》类型的摄影风格,这类奇幻、魔幻黑暗风格的影片始终在西方国家非常受欢迎,其中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黑”(darkness),大部分场景都是low key lighting和back lighting,像擅长拍摄这类风格的dp人脸基本都在低曝和大量的铺黑。
话不多说,拉片开始!
蜡烛
像美国金牌电视剧和电影的拍摄方式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制作方式的流程却绝对不一样,像电影中可能分制片中心和导演中心,但是这种大型系列电视剧占绝对主导地位是show runner(不知道中文叫啥),show runner决定着每一季的秀的制作方式,需要使用租用哪些器材软件,聘用哪些导演和摄影美术等,像早期的《权游》还是传统的每一集使用不同的制作团队(像这一集用这个导演和摄影),后期的《权游》更多是由场地来使用不同的制作团队(因为奔波于各个国家场地,更多是由场地来决定用导演摄影等)。
举个有趣的例子,像《权游》的第一季,因为show runner想要做那种原始的、更贴近历史的画面风格效果,于是他们决定室内照明都是用大量的蜡烛和火光来营造那种昏暗的黑暗风格。
(这张还可以看出cooke镜头的焦外光斑。)
后来因为制片人站出来指出“燃烧蜡烛花费了太多经费”……所以之后的《权游》室内都有所改变,以窗光为主从而大程度地避免了蜡烛火光的“铺张浪费”。
后期《权游》室内大量以窗户光束来营造氛围,大幅度降低了蜡烛的消耗率。
pix system
像上面所说,这种涉及到多国多地多人合作拍摄的电视剧,如何做到风格还有元素的统一不违和呢?《权游》在各个导演和部门老大之间使用了pix system来进行同步的创作交流。
pix system拥有类似印象笔记中的共享笔记这样功能的一款电脑端软件,其业界的保密性和高使用同步率使得一下大型的电视剧制作都订用此软件来达到不同地点创作进行交流的同步性。相对封闭的社区环境让这个软件相当神秘(一般是制作人订制pix的服务,然后分配给各部门创作者账号密码)。
剪影
营造黑暗风格的不可少的手法之一,《权游》也一样,大量的过场黑镜头,用剪影来叙事,当然此间窗户光源的位置尤为重要。有的同学担心这种剪影镜头看不清表演怎么办?其实在拍摄长篇叙事电影当中,镜头光比的衔接是可以cheat(借)而毫无违和感(一般观众不会发现),因为观影体验为主导的原则下,需要看清的地方让观众看清,看不清的时候没关系有氛围就好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根据镜头设计的特性,其实远景本身看的重点就不是演员的脸,因为演员的脸在画面中很小,就算你上了光因为尺寸问题,视觉上大多数观众还是会忽略演员的面部而去看环境(视觉习惯),所以这里的远景整个处理成剪影,突出了地牢昏暗的氛围。
这里是衔接的中景镜头,好了,其实这里先借了位置(上图这个人并没有走到蜡烛前),然后通过借位的烛光给演员辅光,看清了整个面部,请开始你的表演。
这就是在处理全景的光线的时候,很多人一上来就给了一个光,然后开始费劲儿地去压黑背景啊,墙啊,挡啊挡啊,还是不美不自然。怎么压不黑,怎么没层次,怎么做不出电影感,是因为很多时候你没有搞清楚一些观影的逻辑关系和习惯,所以你拍摄的画面在设计的时候不是连续性的,在拍摄的时候连续性和理念性的东西往往在背后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再来看一组例子:
这里不光是窗户入镜,还有压黑后出来的光束,高对比的影像,还是人物在画面中的尺寸,其实无论打亮和不打亮,观众都看不清楚谁是谁,但是心里却又知道谁是谁。由于心里知道了谁是谁,亮不亮其实真的无所谓了。
然后下一个镜头的辅光补得非常小心(不像上一个有烛光借位),保持着高对比的同时让人看得清演员的面部又没有丢掉暗黑的风格,当然这都是dp的选择,还有品味问题,只是我想强调的是全景切近景的时候初学者会被告知“保持一致光感”,高阶一点的会开始打破规则融会贯通。
棚拍吊顶
我在国内拍摄的时候遇到的百分之八十的灯光师,也不知道哪里学来的,不管进棚拍什么,先就喜欢吊个顶光把场景打亮,然后再做窗户光和人物对比光。而我在国外遇到的棚拍,非常少有从顶上下一个光去提散射的。然后出来的效果当然非常不一样。我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室内的戏我经常在猜想是不是我们国家的家居照明方式和国外的不一样而影响了我们的视觉观念。
像我们家里一样,非常常见的一定是从天花板下来的各种吊灯光源,而国外很多房间天花板上都没有灯,有时候灯座的位置都没有。普通老百姓晚上都是落地灯、台灯、蜡烛等方式照明,很少有国内那种从天花板上来的灯火通明(当然顶灯也有啦)。
anyway,谜一样的不同棚拍方式造就了谜之不同画风。
(没有黑哪个剧的意思,举个例子)
《权游》的棚拍以自然主义为主,没有吊顶散射去破坏画面的对比,有的美术老师会生气,做得那么好全黑掉了看不见了啦。
室内日戏棚拍,这一组属于乔大帝春风得意的时期,黄面处理成金黄阳光色调,暗示着他的娇妻和如日中天的皇朝,辅光有可能是木板弹起来的,有的老外dp喜欢用松木板来反弹主光,增添太阳的暖性。
同样是室内日戏棚拍,这一组在国外绝比属于“拍摄事故”了,摄影要被叫去谈话了。三颗连续性镜头,没有一颗看得见。
就算是近景,也只有一丝(请体会一下什么叫一丝……)冷光包着演员的面部。
然而,这场戏是倒霉的瑟曦皇后刚刚自己搬石砸脚地游完街,虽然一颗炸弹解决了内部宗教叛乱,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后的心情。就算看不见演员的表演,这个室内日戏营造着瑟曦吃了翔一样的落寞心情可见一斑。
再来看看下面几个很容易被处理成顶光照明的场景:
吊顶?不存在的。
拱门
david mullen, asc曾经说过,拱门这种建筑形式之于摄影来说简直是油画般美丽的存在。拱门在画面中不但增添了弧度的线条元素,明暗的天然区分,像火车隧道一样,极大地增加了画面的深度(depth)。来体会一下:
看不清脸的敌人
有时候,看不清比看得清更具威慑力。
顶着上帝光环要来折磨你的修女。
追到门口不曾放弃的杀手。
长镜头
好的摄影离不开调度、表演的配合,下面举简单的两个小长镜头来欣赏一下《权游》的处理方式:
两人抛弃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逃到了新的国度准备大展拳脚。镜头开始慢慢推近。小恶魔提到需要人的辅助的时候,镜头焦点随着小恶魔的回头给到了varys。看varys俏皮地反应。
随着小恶魔看完varys一眼转回头看向前方,镜头继续推近,焦点回到了小恶魔并且构图以小恶魔为主宰地位,背景虚焦部分varys得意的表情。
一个dolly in的镜头配合表演和转焦就交代了二人默契和同盟的建立。
看看另外一个长的固定镜头:
画面正对窗户,t大帝利落地脱下了皇冠,观众还没反应过来,注意力依然被上场戏的爆炸吸引,看着背景里爆炸燃烧的教堂,感觉t大帝晃了一下就离开了画面:
在t大帝离开画面之后画面空了6秒之久,除了远处的滚滚浓烟,镜头并没有切换,利用了“演员离开画面后观众不安和焦急情绪”,6秒!那么久!
后来t大帝回来画面中间,1秒不到就利落地纵身跳下,观众惊呼,一代铁王座的主人又领了便当。可见之前6秒的铺垫多么奏效!
对切
《权游》在对话戏的处理上并没有花样百出,有时候倒蛮中规中矩的,有时候会有点奇怪。po一组我很喜欢的对切,三傻和小指头结尾:
谢谢观看!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