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霄之风起

状态: 全26集

主演: 叮当 涂小鸭 曾荣 徐康 朱蓉蓉 周杭 吴浩 王琦 

导演: 内详

语言: 汉语普通

首播: 2019(中国大陆)

更新: 2024-04-01 11:17

类型: 动漫

剧情简介


毛主席反复修改一首婉约词,情深款款,1978年发表,与杨开慧无关"


这个月,老覃连续写了《毛主席已经佚失的一首诗,仅流传下两句,气势恢宏,至今无人能续》《毛主席极具气势的一首词,改一字而成世界佳话,副教授无知出洋相》《毛主席一气呵成的两首诗,既瑰伟壮丽,又悲天悯人,感动了无数人》等一系列文章,专门讲述毛主席诗词背后的动人故事。

这些文章中所提到的毛主席诗词,都是豪气干霄、气势磅礴的惊世之作。

不用说,若论毛主席在诗坛、词坛上的成就,自然是以“豪放”著称。

但毛主席却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是的,毛主席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思想家等种种身份注定了他的豪迈、狂放气质。

但也不要忘了,毛主席也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作家、诗人,有豪杰气,也重儿女情。

毛主席反复修改一首婉约词,情深款款,1978年发表,与杨开慧无关"

上个月,老覃在《毛主席的诗词好不好?鲁迅的评价很准确,胡适找茬:没一句通顺》《1979年,老人披露一首诗,说是毛主席专门为他写的,经考证:是真品》两文中讲了毛主席因思念和怀念爱妻杨开慧烈士所填的两首词——即创作于1957年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和创作于1921年《虞美人·枕上》。

这两首词都是一往情深,思念绵绵无绝期。

但毛主席诗词中最具婉约风格的,还得是《贺新郎·别友》。

毛主席曾反复修改《贺新郎·别友》。,可能是认为没达到自己期待中的艺术高度,生前一直不愿公开发表。

即《贺新郎·别友》第一次公开发表的时间是在1978年9月。

其中出现的“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等句,愁丝百结,别梦依依,真可谓是“百炼精钢全化作了绕指柔”,让人肝肠寸断,欲说还休。

老覃认为,若论诗词豪雄气魄,毛主席的诗词远盖陆游、陈亮、苏轼、辛弃疾等辈的作品,可谓是推倒一时,横绝一世;若论诗词的婉约凄清,毛主席的诗词亦与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辈的作品不遑多让。

话说回来,《贺新郎·别友》中“友”,是谁呢?

即,毛主席在“挥手从兹去”之际,这一腔柔情是交付给谁的呢?

毛主席反复修改一首婉约词,情深款款,1978年发表,与杨开慧无关"

《人民日报》在1978年9月第一次公开发表这首词时,附有说明,说是在1923年12月,党中央通知毛主席回上海转广州,前往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别离之际,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

对于这个说明,明显不符合标题“别友”中的“友”字之义。

要知道,毛主席在1920年已经和杨开慧结婚,那么,在1923年12月,毛主席不可能称杨开慧为“友”,而应称为“妻”。

即这个“友”,这个“人间知己”,不应该是杨开慧,而是另有他人。

有人因此怀疑这首词并非诞生于20年代,而应该是60年代的产物。

其理由,是最末两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带有浓重的60年代气息。

殊不知,这首词在1978年之前虽未发表,但已经有三个不同版本流传了。

其一是毛主席在1937年抄录给女作家丁玲的版本;其二是毛主席在1961年抄录给贴身卫士张仙鹏的版本;其三是毛主席在1973年冬抄录给保健护士吴旭君的版本。

《人民日报》在1978年9月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就是毛主席在1973年冬抄录给保健护士吴旭君的版本,称终定本。

而毛主席在1937年抄录给女作家丁玲的版本是现在所能查得到的最早的版本,称初本。

至于毛主席在1961年抄录给贴身卫士张仙鹏的版本,称修订本。

从初本到修订本,再到终定本的字句变化,大致可以推知毛主席的心路历程。

初本全词如下:


毛主席反复修改一首婉约词,情深款款,1978年发表,与杨开慧无关"


修订本把“惨然无绪”置换为“苦情重诉”;把“曾不记:倚楼处”置换为“人有病,天知否”;把“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剿珠,树重感慨,泪如雨”置换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终定本在修订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把“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置换为“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可见,毛主席在对这首词在反复进行着修改。

而“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这一句,就是60年代的产物。

不过,这首词的标题“别友”,是毛主席抄录给保健护士吴旭君时加上去的,同时,他还特别注明了是1923年12月所写。

如此一来,答案很明显了,这首词不是写给杨开慧的。

因为杨开慧是“妻”不是“友”。

而且,1923年12月,杨开慧刚刚生下毛岸青,正在坐月子,不可能去给毛主席送别。

再有,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关系绝对不是“过眼滔滔云共雾”的关系。

那么,这“别友”中的“友”是谁呢?

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易礼容,是曾经和毛主席一起参加新民学会,并一起参加创建了共产党长沙小组的革命元老。他读了这首《贺新郎·别友》后,直言不讳地说,这个“友”是陶毅。

毛主席反复修改一首婉约词,情深款款,1978年发表,与杨开慧无关"

陶毅,身出名门,在周南女子中学读书时,与该校学生向警予、任培道并称为“周南三杰”,毕业后又有“江南第一才女”之称,曾和毛主席交好,并一起创办文化书社。

老覃昨天写了《毛主席怎样评价挚友萧子升?他对萧三说:你们兄弟和鲁迅兄弟很像》,里面提到了毛主席和挚友萧子升的分歧:毛主席主张革命;萧子升主张用教育的手段对社会实施改造。

陶毅的主张和萧子升是一样的:倡导“教育救国”,不赞成也不愿走革命的道路。

所以,毛主席虽然和她有“曾不记:倚楼处”的交情,但最终还是作出了“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剿珠树”的选择。

至于毛主席又用“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来代替了“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剿珠树”,更把“不为儿女私情”而为“填海”的“江海客”的心迹剖白无遗。

这里补充一句,毛主席为什么要抄录这首词给女作家丁玲呢?

因为丁玲曾是陶毅的学生。

毛主席反复修改一首婉约词,情深款款,1978年发表,与杨开慧无关"

“江南第一才女”陶毅虽然对毛主席充满敬慕,但毛主席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最终还是选择了政治理念和自己相同的杨开慧为妻子,对不忘旧情,前来送行的陶毅喊出了“天问”式的“人有病,天知否”,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的革命志向,“挥手从兹去”。

《贺新郎·别友》是一首经典的婉约词,但里面所蕴藏的革命家的大情怀还是让人一咏三叹。

动漫干霄之风起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干霄之风起高清剧照,干霄之风起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