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兵团

状态: 超清

主演: 科林·费尔斯 本·金斯利 艾西瓦娅·雷 哈里·范·戈库姆 詹姆斯·科兹莫 鲁伯特·弗兰德 托马斯·布罗迪-桑斯特 

导演: Doug,Lefler

语言: 英语

首播: 2007(法国,英)

更新: 2024-03-31 08:35

类型: 战争片

量子线路

  • HD中字
  • 剧情简介

    作者:闪闪

    淮海战役期间,我军剑指徐州,而决定成败的关键一点,便是阻挡敌黄维12兵团救援徐州。

    经过连番苦战,黄维被围困在小小的双堆集镇,犹如瓮中之鳖。

    黄维本人写《12兵团被歼纪要》的时候,说当时最大的感受,便是各部队只想着苟延一时,却并不肯策应友军,更别提勇于赴援、视同一体了……

    12兵团粮食断绝,只能依靠杯水车薪的空投果腹,而部队为了抢夺那一点点的空投,居然拔出配枪自相残杀。

    黄维兵团被围歼,撰文回忆:当时最大的感受,便是苟延一时"(黄维被俘)

    关于此事的详细经过,要从1948年12月说起。

    黄维兵团十多万人,携带着当时最顶尖的重型装备,浩浩荡荡支援徐州,半路上被我军挡住,被压缩到小小的双堆集。

    我军12月30号发动总攻,战士们虽然英勇作战,但黄维兵团火力强大,我军在陈赓和粟裕的建议下改变战术,采取近迫作业,挖战壕逼近敌阵地。

    战斗变成了一个村一个村的相互争夺,近迫作业虽然需要大量时间,但在那个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的局势当中,挖战壕逼近敌人,是歼敌的最佳手段。

    从敌人的视角来看,阵地前方一两公里的范围,根本就没有我军;但可谁知第二天早上,阵地被我军一条条的战壕围在中间,犹如是落在了一张大网当中。

    敌我双方距离最近的,居然只有几十米,手榴弹好似下雨一般。

    黄维兵团被围歼,撰文回忆:当时最大的感受,便是苟延一时"

    举例来说,敌第14军的指挥部设在杨围子,再以周边几个小村落组成环形工事,好似众星捧月一般保护指挥部。

    敌人坚固的工事看起来严丝合缝,可随着我军的近迫作业发挥作用,犹如钝刀割肉一般,周边几个村子被分割歼灭,只剩下孤零零的杨围子。

    12月10日,陈赓顶着敌人的炮火来到前线,距离敌人阵地只剩下30多米,他指挥部队发起冲锋。

    敌军长熊绶春,妄图依托坚固工事死守,因为军粮断绝所以杀了近千匹骡马,大批大批的伤员躺在碉堡内外,缺水缺粮缺药。

    陈赓曾经两次释放高级战俘,让他们带信劝黄埔同学熊绶春投降,可对方却顽固不化;即使陈赓接通了熊部指挥部的电话线,可对方却始终不肯接听。

    11日下午4点半,敌人成了瓮中之鳖,四面八方升起我军白色的信号弹,我军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冲向敌指挥部。

    十分钟过后,鲜血染红了夕阳,焦土上躺着一千多条尸体,其中便包括军长熊绶春,第14军在历史的硝烟中彻底淹没。

    黄维兵团被围歼,撰文回忆:当时最大的感受,便是苟延一时"

    在中原野战军的各部队当中,陈赓兵团虽然兵强马壮,但因为屡屡打硬仗、当主攻,损失也很大。

    第十旅旅长周希汉,向俘虏宣传解放政策,以“立俘立补”的方式,吸纳战俘补充部队,举例来说,有一个营共有500多人,伤亡了500多人,最后依旧有500多人。

    陈赓问周希汉,是谁给你补充的部队?周说,是蒋氏给我补充的。

    放眼整场战役,把敌人俘虏补充到我军队伍当中,此项政策是获胜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看此时的黄维兵团,外无援兵内无粮草,被我军团团包围,每当南京那边派来飞机空投食物,士兵便会冲上去抢夺。

    他们不想死在我军的枪口下,也不想被饿死在战壕里,结果抢着抢着就相互拔枪,以至于酿成了自相残杀的惨剧。

    黄维兵团被围歼,撰文回忆:当时最大的感受,便是苟延一时"

    在争抢空投这方面,我军战史也有清晰的记载,举例来说敌“杨文学村阵地”村里只有30多户人家,却要容纳两三千人。

    勇敢的侦察兵站在高处,就能清楚看到该村的敌军阵地,再往前看的时候,过了这个村子,便是黄维的双堆集指挥部,该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村里有敌人一个团、三个营、一个炮营,他们接到黄维的命令,要“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黄维自然知道,村里的几千名士兵早就没了斗志,而且为了抢夺飞机空投的食物,士兵屡屡向战友开枪。

    于是,黄维以“连座法”威胁士兵,又派遣督战的军官,直接以残暴的手段,威胁士兵坚守阵地。

    我军包围圈越收越紧,与此同时,另外一边第22旅旅长查玉升,沿着战壕到达前线亲自扔了一颗手榴弹,居然直接就投到了双堆集的外围堑壕。

    这也就意味着,我军包围圈越是小,敌人空投食物的难度就越大。

    遥想半个月前,黄维兵团动不动就炸平一座小镇,发誓要解徐州之围;如今被困在双堆集,蒋氏只给了他们四个字:固守待援。

    敌我双方都陷入苦战,这是改写历史的时刻。

    黄维兵团被围歼,撰文回忆:当时最大的感受,便是苟延一时"

    陈赓亲自指挥,派出2个团的兵力,从正北和西北两路两个方向扑向杨文学村,另外派遣13旅在村子外围阻敌增援,同时防止敌人逃出杨文学村。

    战斗开始后,上百门火炮开动,炮弹和“飞雷炸药包”,犹如下雨一般落入村中。

    激战一个小时,敌人丧心病狂,居然使用毒气,我军战士们被迫撤离。

    我军再次使用近迫作业,战壕挖到了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此战打了一天一夜,用汗水和鲜血,染红了杨文学村,再往前便是黄维的双堆集指挥部。

    敌人报告南京,说我方的飞雷炮威力很大。南京则认为,油桶制成的火炮不可怕。

    敌前线指挥官怒斥南京:他们在南京当然说不可怕!

    黄维从望远镜当中,看到解放大军近在咫尺,意识到12兵团彻底完了,于是下令分散突围。

    夜色越来越深,双堆集冲出三辆坦克,里面分别坐着黄维、胡琏、吴绍周。

    胡琏明明把新坦克让给了黄维,让他没想到的是,偏偏黄维的坦克在半路上坏了,被俘是早晚的事情……

    黄维兵团被围歼,撰文回忆:当时最大的感受,便是苟延一时"

    胡琏的坦克,倒是侥幸冲出了我军的包围圈。

    陈赓得知黄维利用夜色逃走,笑着说:“从此长江以北,再无大仗可打了。接下来则要谋划渡江战役,做好打入敌军南京老巢的准备。”

    敌我双方自开战以来,每逢大规模战役,一般都是俘虏要比被击毙的多一部分。

    可此次围攻黄维12兵团,我军击毙的敌人数量,超过了俘虏的数量,由此可从侧面看出战况激烈,也可看出黄维的残酷手段。

    战后统计:

    中原野战军伤亡2万多人,其中作为主力的第四纵队,伤亡9000多人。

    敌12兵团10多万人,除了110师战场起义之外,剩下的都土崩瓦解。

    黄维兵团被围歼,撰文回忆:当时最大的感受,便是苟延一时"

    敌第14军参谋长梁岱,被俘后评价我军近迫作业:堑壕挖到一个村就打下一个村,面对这种战术,谁也无可奈何……夜里在阵地当中,能清楚听到对面挖壕的声音,连咳嗽都清晰可闻……

    黄维战后评价:对方以蚕食战法,攻击阵地的薄弱区域,用炮火压制的方式,掩护步兵冲锋……因为对方零敲碎打,我12兵团的核心阵地被挤压。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战争片最后的兵团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最后的兵团高清剧照,最后的兵团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