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0
哔哩哔哩
剧情简介
2019年8月26日下午,创作过《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歌剧《白毛女》等名篇的作曲家马可先生的日记手稿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入藏仪式并发表讲话。王馆长代表国博对马可家属愿将马可日记手稿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并向捐赠方代表颁发收藏证书。
马可日记手稿
马可(1918.6—1976.7) ,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江苏徐州人,汉族。学生时代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及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音工团工作。1943年参加了“秧歌运动”,创作多部秧歌剧。1945年到东北解放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室主任、歌剧系主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音乐室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代院长,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歌剧团领导小组组长,《人民音乐》主编。他毕生勤奋写作,创作过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六百多首,其中代表作品如歌曲《吕梁山大合唱》《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主创)、《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评剧《志愿军的未婚妻》、电影音乐《画中人》《梅兰芳》《红河激浪》等。
马可早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没有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马可毅然放弃心爱的化学专业,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在学校组织“怒吼歌咏队”,后参加抗敌演剧队,深入河南农村宣传抗日。1937年8月,著名作曲家冼星海随上海救亡演剧队来到了开封。马可结识了冼星海,从此走上了专门从事音乐活动的道路。
马可是民族音乐的提倡者,也是创作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实践者。《白毛女》的创作,是我国音乐家对新歌剧进行探索的第一步。它以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典型事例,深刻地概括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咱们工人有力量》是1948年初夏马可深入新解放的鞍山钢铁厂体验生活的产物。在鞍钢,马可亲身感受到中国工人阶级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以生产劳动一心一意支援解放斗争的豪情,于是创作出这首流传极广的优秀歌曲。它体现出我国工人阶级肩负重任的自豪感和必胜信念。
马可日记手稿
马可日记手稿
在捐赠仪式上,捐赠方代表、马可之女马海玲表示,目前保存下来的马可日记,时间从1938年7月1号到1976年的6月21号,一共48本,大约280万字。前些年,中国音乐学院和其他几个单位一起,编辑出版了九卷本《马可全集》,其中两卷是日记卷,收录了父亲从1938年到建国前的84万字的日记。
“读他的日记,会让人心里有深深的感动。通过这些文字,可以深深的感到他们那一代革命艺术家对祖国的热爱,对生命的热情,对艺术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那种坚毅、奋进、永不言败、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总体来说,这些日记记录了我的父亲,一个普通知识分子从动荡年代走来的最真实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沧桑变迁。由他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的这280万字,是极其珍贵的,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马海玲说。
马可日记手稿
捐赠仪式上,马可之女马海玲和马海莹共同朗诵了马可所撰《日记的故事》片段。马可先生写道:“我的日记虽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水平实在不高,匆忙草率,急不择言,词不达意,挂流水账等等毛病还常犯,但它是我生活和思想的忠实记录,特别在目前情况下,它又是我亲切的谈心人。”
据悉,此次入藏的46册日记手稿,几经周折才得以保存下来,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对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完善中国国家博物馆名人手稿书信类馆藏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剧情片红河激浪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红河激浪高清剧照,红河激浪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相关推荐


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

唐探1900

囧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热带雨

风雨同路

叶问外传:张天志

教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