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0
非凡线路
哔哩哔哩
西瓜影音
剧情简介
导演奥利佛·斯通oliver stone从床上跳起来,满头是汗,神情恐怖异常,他刚从一场恶梦中惊醒。从越南战场归来已经15年了,然而战争的恶梦却时时纠缠着他,把他带到过去的日子。
【献给在越南战斗和牺牲的人们】
1967年。越南某山地,丛林密布,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悄悄穿行着一支美军步兵排。
中士巴恩斯(汤姆·贝伦杰tom berenger 饰)是个蛮横的家伙,他见年仅18岁的新兵克里斯·泰勒(查理·辛charlie sheen 饰)疲惫不堪停在原地歇息,便勃然大怒,逼他起来继续行军。
他们到达伏击点后,已暮色四合,大雨滂沱。克里斯和黑人士兵朱利安(福里斯特·惠特克forest whitaker 饰)被指派放哨。
雨夜中克里斯静思默想。连日来的所见所闻,使他清醒了许多。他对原先参战便是保卫祖国伸张正义的信念产生怀疑和动摇。
深夜克里斯从恶梦中惊醒,见当值的朱利安却在酣睡。此时远处出现几个持枪的黑影向营地逼近,克里斯惊惶得不知所措。
突然四周围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战斗不一会就结束了。克里斯遭到巴恩斯的厉声训斥,克里斯因受到其他老兵的威吓,不敢说出不是他当值的实情。
有一天,这个步兵排在搜素越军的途中,遇见山中一处村庄。美军士兵一进村庄便烧杀淫掠,兽性大发。
巴恩斯为了逼迫一个村民说出越南军队的动向,当场枪杀了他的妻子。还用枪抵住他五岁的女儿,欲下毒手。
这时在这个排当兵的旅部参谋伊莱亚斯(威廉·达福willem dafoe 饰)飞步赶来,一枪托将巴恩斯打倒在地,两人扭作一团。
目睹此情此景,正直的克里斯怒火难遏,愤然从同伴手里抢出一个越南少女。
巴恩斯因伊菜亚斯向上级控告自己的暴行而对他怀恨于心,同机报复。
有一次,这个排在密林中遇到越军伏击,伊菜亚斯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只身冲入敌后,克里斯和另一士兵火力掩护。
一阵激战之后,巴恩斯闻声赶来,命令克里斯背负另一受伤士兵撒退,由他来负责接应还留在林中阻击对手的伊莱亚斯。
巴恩斯潜入丛林中,躲在一棵树后举枪瞄准刚击退对手的伊莱亚斯。他已发现举枪对准自己的巴恩斯,但他仍泰然地微笑着走出掩蔽处,“砰,秤”巴恩斯连放两枪。
在又一大的战斗中,这个步兵排作为诱饵而固守一个山头阵地。在这次战斗中,步兵排全军覆没,只有奥尼尔(约翰·c·麦金雷john c. mcginley 饰)躲进战壕,而幸免于死伤。
清晨,克里斯从昏迷中醒来,当他发现躺在左边尸堆里的巴恩斯也没死时便忿忿然连开数枪,击毙了这个恶棍。
克里斯因伤回国了,在飞机上他默默地反思着这场战争。
以上就是电影《野战排platoon》(1986)的大致内容,而在片末字幕写道——谨以此片献给在越南战斗和牺牲的人们。
这等于既包括了导演奥利佛·斯通本人和无数无名烈士,也包括了像片中巴恩斯那样的杀人狂魔。
可见,导演奥利佛·斯通抨击的是战争本身,至于个人,无论是保有良心的伊莱亚斯还是心理变态的巴恩斯,都只是战争的牺牲品而已。
【写了9年的《野战排》】
奥利佛·斯通1946年9月15日生于一个背景极为奇特的家庭。父亲路易斯·斯通louis stone是犹太人,专门从事证券交易。
二次大战结束后,在艾森豪威尔参谋部任职的老斯通结识了一名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姑娘,并同她结了婚。他每月写一些有关政治与经济形势的评述文章,妻子杰奎琳·戈代特jacqueline goddet则爱好交际。
奥利佛·斯通回忆说,“每星期一,我总要逃学,与我母亲一起看上两、三场电影,她是个影迷。我从小就有双重性格:母亲外向、乐观的法国人性格和父亲忧郁、悲观的犹太人性格。”
斯通一家住在曼哈顿。奥利佛·斯通在宾夕法尼亚波茨城开始他的启蒙教育。夏天,他就和外婆外公在一起,因此在还没有学讲英语前已经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了。
7岁时,奥利佛·斯通开始写故事。为了得到两角五分钱买本漫画手册,他每周替父亲代写一篇小品文。
9岁时他的写作已涉及到家庭和日常生活题材。然而,奥利佛·斯通十二岁起停止了写作,昔日和睦的家庭终于在他16岁那年破裂了。
“离婚时,父亲向我交了底。他债台高筑,但仍答应供我上大学,一旦毕业就要求我自立。”
以后,路易斯·斯通的经济状况一直没有好转过,这使奥利佛·斯通过早地脱离了享有特权的孩提时代。不久,他离开了中学,在耶鲁大学读了一年书。
因为受了康拉德的小说《杰姆爷》一书的影响,他于起了教师的行当,在西贡市郊一所华侨天主教学校教书。
时值1965年,也就是50万美国士兵踏上越南国土的那一年。奥利弗·斯通当时18岁。
在一次旅行中,奥利佛·斯通乘着一艘商船从西贡到美国的俄勒冈。
他在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写了本400页的小说,然后又回耶鲁大学学习,但不久又第二次离开大学,全力以赴从事小说创作。
书终于完成脱稿,这部长达1400页的小说,奥利佛·斯通自视颇高。
他说:“书的开头恰是一个男孩的自杀遗嘱——但并非说我要自杀。它似乎是另一种风格的杰克·伦敦传。可西蒙·舒斯特出版社退稿后,我泄气了,将一半原稿扔进河里。我也许是象父亲说的那样,是个无用之材。于是1967年我参了军,变成了一个编号。我以为美国对越南的战争是对的。”
当他离开越南时,与他胸前勋章为伴的是他心灵与肉体上刻骨铭心的创伤。
从越南归来后,奥利弗·斯通很苦闷,但电影学校给他以解脱。他进了纽约州立大学电影系学习,“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是我的第一位导师,他象个发了疯的科学家。”奥利佛·斯通在校期间写了一部电影剧本《在越南的最后一年》。
1971年,奥利佛·斯通毕业了,同一名在摩纳哥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的黎巴嫩女子纳杰瓦·萨尔基斯najwa sarkis于1971年5月22日结了婚。但两人于1977年5月10日就分手各奔前程。
之后,他写过《午夜快车midnight express》(1978)、《疤面煞星scarface》(1983)和《龙年year of the dragon》(1985)等11部剧本,都涉及了比较尖锐的社会问题或渗透了较强的道德意识,其作品中所流露的对社会的抵触情绪是与他同时代受雇于好莱坞的剧作家所不及的。
之后他执导了一部低成本的加拿大恐怖片《噩梦缠身seizure》(1974)。
1976年起,奥利佛·斯通坐下来写《野战排platoon》(1986)。他说,他的写作目的是想要人们永远记住越战,他发现越战已经被某些历史书遗忘了。
这一写就写了9年,那些在越南的亲身经历经常让他在梦里处于逃生的绝望中,所以每次剧本出来,都被他推翻重来,因为他始终认为这场战争就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但如果这样“明目张胆”的在银幕上展现,未必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于是,他开始另辟蹊径,希望以群体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通过面带动点,再让点去撕开残酷的伪装。
【创作内容来自真实的生活】
作为一个现代纽约青年,奥利弗·斯通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学校里所教的荷马史诗中的故事。
但这回,他却在《野战排》中凶恶的巴恩斯中士、和平主义者伊莱亚斯中士身上看到了阿喀琉斯和赫克托的身影。请看看导演奥利弗·斯通的自述:
“我碰到真正的伊莱亚斯是1968年,那年他23岁。他身上流动着阿帕切人的血液,人长得漂亮英俊,一头浓密的黑发,微笑起来总露出一排闪闪发亮的白牙。他是个摇摆乐明星,但是当了兵。除了那些职业军人和酒鬼以外,人人都爱他。”
“……当我听到伊莱亚斯死在阿绍的一座小山上时,感到无比的哀痛,他是被我们自己人扔出的手榴弹炸死的。这种结局不该发生在他身上,他那么精明,不应如此荒谬地了结一生。但他的死象征着这场失败的战争——我们精良部队中的许多兵士由于偶然事故,丧身在自己人手下。”
“巴恩斯中士也是个富有神奇色彩的人。他是个真正的阿喀琉斯,一个他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从不对我大声吆喝,他那冰冷、沉静的目光使我感到畏惧和恐怖。他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军人。”
“能与他匹敌的只有伊莱亚斯了。但与伊莱亚斯不同的是,他身上有一种恶癖,嗜好杀人。1966年,他的左眼挨了日本人的枪弹,子弹永远地在那里生了根,脸的左半侧从此留下了一道长长的伤疤。在日本医院呆了一年后,他辗转来到越南战场,也许是为了复仇的缘故。”
“就是根据这些素材,我想象了伊莱亚斯和巴恩斯的矛盾冲突。他们是两种神,代表了两种战争观。愤怒的阿喀琉斯与受良心谴责的赫克托为了一场失败的事业在特洛伊土那灰色的平原上以生命相搏。”
“他们的目标不是战争的胜利,而是幸存。它折射出我亲眼目睹的部队中的内部战争——老兵、酒鬼与嬉皮士、吸毒者、黑人和进步白人间的冲突。而我则以《白鲸》中的故事叙述者那种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带领演员深入越南体验“战争”】
《野战排》的主要演员班子共由25人组成。他们虽然种族不同,有黑人、白人,也有西班牙人,但绝大多数是青少年。越战这段不算久远的历史强有力地吸引着他们。
在拍片时,年轻的演员们各自挖着散兵坑,每天只能睡三小时,吃的是冷冰冰的定量配给的食物。
白天他们要在丛林中急行军,晚上打伏击。脚酸了,韧带扭损了,渐渐地,一种战地伙伴式的友谊发展了起来。
遗憾的是,这群青年演员不能体验到瞬间发生的猝死,当然这只能借助他们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了。
迄今还没有其他一部影片能像《野战排》这样如此令人信服地抓住越南战争的外观和感觉,能如此令人信服地认同越南战争的残酷和错误。
应该注意的是,《野战排》是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来再现战争,这里重视的是战争给美国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而对遭受十年战乱之苦的越南人民而言,《野战排》低估和忽视了战争的另一方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牺牲。
如果说,当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在《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中精心描绘了越战超现实的恐怖,那么《野战排》则将这种恐怖推向了顶点。
事有凑巧的是,主演《现代启示录》的马丁·辛martin sheen让二儿子查理·辛charlie sheen出演《野战排》的故事叙述者克里斯一角。
浓眉的查理·辛浑身洋溢着参加了越战的那一代青年的沉静的美。刚参加拍片时,他只不过是个才演了几部青春片的新手,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备足了妈妈给他预备的食品衣物。
但是仅仅过了几个星期,他就变得能吃苦耐劳了。他能身负55斤重的食粮,蹑手蹑脚地在灌木中飞跑。他的这个变化正符合片中角色的需要,在影片里,他成了观众漫游地狱的向导。
影片拍完了,作为导演的奥利弗·斯通“不想与演员和摄制组人员分手——我们在一一起过得太愉快了。于是天一放亮,我只是与司机单独开车回家。此时水牛和农民一如既往已迎着头一道霞光在田里干活……当我把脸贴在车窗上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产生了一种永久的念头——这是我离开越南以来最美好的一刻。”
奥利弗·斯通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曾一再强调自己拍摄《野战排》的初衷,“在这一点上,我年纪越大就越怀疑。我觉得美国的历史教育是很可怕的,呈现在历史书上的事情就像是一个经过删减和改编的童话故事。在很多时候,把强大和傲慢、武力和英雄主义画上了等号。所以在银幕上展现真正的历史是一件并不讨好的事。”
在1987年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野战排》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和最佳音响四项大奖后,越战片得到蓬勃发展,进入了全盛期。
而继《野战排》之后,奥利佛·斯通又拍摄了表现越战伤残老兵饱受肉体与精神折磨、投身反战行列的《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和以越南妇女角度来叙述战争的《天与地heaven & earth?》(1993),形成他的“越战三部曲”,但后二部的成就没有超过《野战排》。
- 在忧郁哀伤的单恋外表下,掩藏着粗粝坚硬的情感
- 美国情色大亨的传奇一生,解密电影背后真实的故事
- 一代舞王金·凯利拍摄《雨中曲》时高烧40度,依旧边唱边跳
- 他是黑色电影之父也是共产党员,因参加反美活动而流亡欧洲
- 抽筋剥皮的黄世仁阴魂不散,如今的喜儿们还会有革命觉悟吗?
相关推荐


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

唐探1900

囧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热带雨

风雨同路

叶问外传:张天志

教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