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夏溥斋诗选登
(摘自东方出版社《夏莲居著述集》)

丙寅除夕前寄日京诸友
丙寅除夕前归自日本,用山谷次晁补之廖正一韵,却寄日京诸友。
天狗坠地箕张口,一舸沧溟载星斗。
不死之药容可采,风雪万里我飞还。
严冬去国岁在丑,归来龙集卯寅间。
然犀蛟宫窥万象,九渊遗宝畴能赏。
天南兵气压江横,残阳红射燕南城。
朝菌一丛群儿贵,腰金肘印竞宠荣。
苍生满眼吾衰矣,笑指梅花慰妻子。
细嚼塞香瀹天根,忍为麟毛动悲喜。
君不见绿绮瑶徽冰色弦,焚却肯向途人弹。
独抱元音还太始,要与轩羲相追攀。
坐看霜风欺百草,可有乔松荫寒山
岁丁卯海外归来答坚白生
暮云横辽海,万里游昏涛。
霜天有归鹤,风急健羽毛。
孤飞终不述,清唳彻神皋。
俯视旧城郭,虫沙语衰嗷。
惊飚卷碧磷,草枯狐兔骄。
停翮栖枳棘,引雏向云霄。
东望三山侣,迢遥不可招。
卓哉坚白生,湘波浴兰苕。
浊流荡九域,尔独植清标。
白川风雨夕,鸡鸣声胶胶。
叩门通姓字,再拜贽琼瑶。
我实惭退之,君诚愈籍翱。
君志何岳岳,浑然璞未雕。
昂藏恃骏骨,喷薄惊儿曹。
老怀耽枯寂,甘言耻漆胶。
于意殊未然,而口绝哓晓。
淡对每逾句,剧谈或连宵。
时以弦外音,瀹子心中苗。
感如珠在渊,勿似水泊瓢。
骐骥志千里,蛮触争杪毫。
滔滔何为者,湮没不崇朝。
试琴
万琴堂中物,两尊阁上弹。
天风摇环佩,夜雨卷沧澜。
心绪传枯木,生涯托古欢。
元音谁共喻,庭际月光寒。
危楼
风腥月暗弹丸地,纸醉金迷不夜天。
多少哀鸿雪里过,危楼歌管正喧阗。
检寂园遗稿
世岂能知我?惟君契独真。
乾坤一俯首,江海两潜鳞。
珍重平生诺,难轻后死身。
夜来辑遗稿,热泪渍重襟。
述怀励诸生
我少读书时,琅琅但上口。
渐解发幽思,思入无何有。
学术患多歧,醇疵难遽剖。
大抵识不充,始然旋忽否。
颇知自淬励,耻居前人后。
渺躬荷先泽,弱冠垂青绶。
凤生销英气,踽凉叹寡偶。
荏苒三十年,忧患催老朽。
健忘逾师丹,过目遗八九。
拳拳庭闱训,一二尚坚守。
记诵半荒落,名理略可寻。
每于无字处,窥见古人心。
稽首礼苍穹,锡多忧患多。
忧多道转亲,杜陵语不磨。
戒瞋
须燎执烛浑无事,羮污朝衣翻慰人。
喜怒由心岂在境,如何学道苦生瞋。.
莲味
市果盘蔬久厌餐,隔墙桃李本无缘。
前年种得自莲子,今日尝来味更鲜。
无闷(二首)
狂心果歇方无闷,世不能知道始尊。
九死余生契此语,纷纭幻迹更何论。
两字渠园亦幻余,园非是我我非渠。
浮生有境终归幻,除却莲邦未可居。
ト居示儿(其一)
槐西老屋气清疏,十载播迁暂此居。
净扫庭轩先供佛,旁开畦圃为栽蔬。
渐无广厦庇寒畯,颇愿佳儿读父书。
福地须从心地卜,祥光每集德人庐。
曹溪水
半死人心势可伤,年来渐欲羡瀛王。
毫端一滴曹溪水,化作风雷警聩盲。
感事
尚有何思怨,空惊岁月荒。
风云嗟我老,花鸟笑人忙。
日稿从头理,新功澈底商。
两年论行止,幸未背西方。
直书
称性直书语更灵,无须笔斧借麟经。
铸奸自有吾家鼎,任是神妖难适形。
不忍听(二首)
盟邦亲邦满洲国,同种同文同死生。
共存共荣新秩序,吾耳宁聋不忍听。
愿求菩提断烦恼,誓成正觉度众生。
如是方得谓同愿,此外纷纭不欲听。
屹然
甲申之夏,余与傳元叔、张韩斋、袁绍明诸君,共同发起纪念孔子二千五百年著备会,推余撰《宣言)一篇,在此以前,曾为祈祷法会写过《缘起》,语多讽刺,已触敌伪权奸之忌。此次所作,更招日寇之怒。遂一面勒今解散孔诞筹备会,一面派人昼夜监視我之行动,并两次检查我之住宅。自此后,言动皆不得自由矣。
侦吏窥门狡于鼠,达官望影嫉如仇。
屹然敢诩金刚定,赖有慈光在念头。
生死关
八年未坠魔罗网,一句能超生死关。
几辈身名填欲海,可曾回首念家山。
事可知
饿鸱昼飞逐冻雀,老鯨跳网捕雏狸。
扬清激浊乃如此,千古贤奸事可知。
捐献文物书怀(四首)
饮博为欢苦未谙,饭蔬茹淡久能甘。
艺林颇幸多奇遇,阅过名藏几万签。
学海浮沉七十年,般般过眼等云烟。
自惭结习除难尽,翰墨因缘文字禅。
书画虽微理趣深,每从艺术见人心。
由来文化关兴废,今古了然迹可寻。
私藏自古谁能久,以国为家得所归。
莫笑迂翁珍敝帚,也曾为此典春衣。
庆祝“八ー”建军节
今年“八一”,庆祝建军三十年纪念。虎飞龙骧, 威扬环宇。晴空万里,象征和平。此日为农历七夕,俗呼为乞巧节,又名双星相会日。朝阴午睛,向晚豪雨,短章书感。
大巧非由乞,能回造化工。
卅年逢令节,四海仰雄风。
天上留佳话,人间向大同。
及时欣好雨,万姓庆年丰。
一九五七年八月二日灯下口占,程宽笔受。
东城区政协诗词组,以毛主席诗句分韵得桥字、勉成
天安南望接天桥,景象巍峨耸碧霄。
碑上英雄垂永代,人间希望现今朝。
十年建设乾坤定,万卉昭苏风雨调。
无限辉光照大地,红旗四海看飘飘。
正义伸张暴力消,国威大振在援朝。
翻身顿令山河改,奋臂能将日月挑。
奇迹环球同注目,和平道路已成桥。
缴桐谱出中华颂,伴奏喜听弄玉箫。
回首风云梦已遥,虽非麟风异鹪鹩。
新知顾璞难为琢,况复枯桐尾半焦。
学可安心鸡伏卵,志存报国鹊填桥。
盐梅入鼎成佳味,适口何须问簟瓢。
杖藜出郭学耘苗,纵目川原幕气消。
工厂如林烟霭霭,交通似网路迢迢。
新栽绿树绿连水,竟赛红旗红上桥。
觅句归来浑不寐,卧听微兩夜潇潇。
雨后田园绿没腰,讴歌起伏似春潮。
不挥点点千夫汗,哪得芸芸万顷苗。
村畔棠梨苞乍吐,林梢莺燕语方娇。
轻车驶向溪边路,惊起群鸬飞过桥。
雷声昨夜长芭蕉,老骥安知千里遥。
愈练愈坚身似铁,全心全意目同标。
惊人工铸大钟寺,赶水迹留高亮桥。
劳动人民成故事,流传佳话水难消。
不是逃禅耽寂寥,每因衰病壮怀消。
埋头自笑书间蠹,健翮谁翔天际鹞。
纵令篇章高李杜,倘无实用愧渔樵。
座铭录得毛公语,进步虚心首戒骄。
徘徊瞻顾总无聊,只有当前路一条。
万派洪流归水库,千寻铁索跨江桥。
远超汉晋隋唐宋,突破商周禹舜尧。
何幸衰残逢盛世,聊将俚句献蒭尧。
题画(四首)
一、咏画马
嘶风陷阵万人惊,老去犹堪托死生。
鬃尾半焦龙性在,偶闻鼙鼓意飞腾。
二、画梅
铁干冰心玉一枝,半依修竹半临池。
东轩月满琴三弄,翻忆园林雪后时。
三、咏画松
老懒无心读画经,凭将孤抱感山灵。
兴来一泼墨三斗,十里寒涛纸上听。
四、咏画松
为爱龙吟学画松,写来万本碧童童。
四山风雨急如海,可有高人卧此中。
题八大山人春消息图 (四首)
妙迹元朝邹复雷,海东一去竟难回。
个山腕有回天力,摄取春光入指来。
复雷春意在梅花,八大写春不用它。
水面游鱼枝上鸟,带来春色遍天涯。
绝壁倒垂老树枝,三尺梢头孤鸟立。
逐队鱼儿活欲飞,处处透露春消息。
剩水残山计何左,哭之笑之无不可。
顺倒乾坤笔一枝,只有此中堪容我。
读易
佛儒名出三代后,文化早开太古初。
应知近代阴阳例,远在藏皇无字书。
国庆日谱成“中和引”琴操
三叠琴心祝太平,万家歌舞庆完成。
河山改造空前史,聊借弦徴作颂声。
教授古琴志感
壮年争慕王河汾,老去人推汪水云。
幸得太平亲眼见,呼牛呼马任纷纷。
自题《忆中山》《秀丽辞》等近作(六首)
弹指流光五十春,中山神采忆犹新。
同时袍侣今余几,我亦当年革命人。
古未见闻今见闻,居今真可傲前人。
五千年史从头起,放眼河山处处新。
旋转乾坤万象新,鲁东病叟亦回春。
砚田姑莫论丰歉,却是终身劳动人。
海外归来号一翁,飞腾喜看少年雄。
久甘零落闲花草,偶尔也开几朵红。
弯弓对客赵廉颇,顾盼据鞍汉伏波。
故示雄姿掩老态,自知才略半销磨。
趋庭七岁受遗经,弱冠风云试一鸣。
七十八年成底事,白头断愧老书生。
答赠解榘正同志
吾鲁诗才推解方,高怀健笔望三唐。
老夫当让一头地,他日好为桑梓光。
病起书怀纪念诗人杜甫(五律九首)
经冬涉春,未离病榻。兹闻纪念诗老,衰颜为之一展。思借草堂余韵,略抒丈室积怀。精力颓唐,艰于握管。计自去年纪念辛亥革命,遵照政府号召,撰写有关文字。回忆武汉起义之初,山东首先响应,各界人士公推我为全省联合会长。遂即主独立,抗拒清廷。事皆亲身经历,自当据实直书,乃撰成《山东前后独立记》及《中山引》各一卷。在此期间,又复整理旧稿(约七八种),撰写新篇(《秀丽辞》等)。冒暑参观,扶病开会。捐献文物,等备展览。时逾半载,不惶少休。及至入冬,渐觉难支。抱病五月,未出户庭。惟念值此盛典,非同寻常。一则全世界共同纪念,实民族邦家之光荣。一则我政府多方阐扬,乃文化前途之盛事。于是勉竭衰钝,率成九律。前五书怀,后四咏杜。聊述今昔之感,用表欣庆之忱。明知学荒才减,意拙辞疏,未堪把臂作者之林。然感时爱国之情,固无古今之异也。就正方家,赐教为幸。夏历壬寅谷雨前一日,于首都晋隋唐琴之斋。
扶杖窥庭际,惊心又暮春。
新花开老树,久病惜芳辰。
琴冷听逾静,诗荒意更真。
素餐艰出户,惭愧八旬人。(其一)
去岁夏秋季,挥毫抗暑威。
文章为报国,情感自成诗。
青史《中山引》,红旗《秀丽辞》。
风云五十载,回首少年时。(其二)
史笔贵能直,都将恩怨捐。
写来三万字,反映五千年。
树萌兼灯下,晨兴到寝前。
忘劳嫌日短,辛亥述长篇。(其三)
历历思前事,明湖起义初。
主盟讶年少,戡乱愧才疏。
国体名虽易,元黎困未舒。
河清终见底,朽植已根除。(其四)
《礼运》昔尝读,今逢天下公。
逃亡曾海外,独立记山东。
发剩几茎黑,旗分一面红
百花看齐放,人寿庆年丰。(其五)
文化无畛域,天涯若比邻。
今朝逢盛典,中外仰诗人。
身世悲离乱,高歌动鬼神。
万间思广厦,风雨庇寒贫,(其六)
闻道成都市,重修旧草堂。
山川新面貌,星斗灿文章。
爱国今犹昔,斯人未可忘。
锦江流不尽,千载溉余芳。(其七)
此老游吾鲁,曾题历下亭。
北临大河水,南咏泰山青。
海岱多奇气,乾坤见性灵。
元音谁嗣响,耄矣幸能听。(其八)
幼亦学吟咏,专功未在数。
风骚终古变,甘苦几人知。
文字嗟鳞爪,莺花笑鬓丝。
先生输我处,身在共和时(其九)
纪事诗十四首寄郭沫若院长
鼎堂郭老,当代词宗,虽久相闻,迄未相晤。旬余以前,于报端见拙作《说观诗》,即目患临敝庐,畅谈移时,极为欢洽。越日,复遣令嗣令安车相迓,因得遍观珍藏。又蒙手写拙诗第四通长卷惠赠。虚衷忘我,敬佩良深。贤俪立群女士令祖晦若先生为吾世交前辈,惓怀旧谊,款待尤殷,且出所威汉多种暨所临《石门颂》就质,笔力圆健,古韵盎然。濒行复以郭老所撰《武则天》剧券二枚见惠,高谊隆情,铭感无既。因念郭老久享令名,各方推仰,固大有余于笔墨文字之外者,非仅以诗词擅长见称也。归来口占短句,聊纪盛缘,兼表诸谢忱,另纸录陈以博俪粲。敬请吟政,赐和为幸。一九六二年夏历壬寅荷花生日后一翁夏莲居于首都取友必端斋。
砚材何以首文房,适用美观寿独长。
吾国端州称特产,乾坤灵秀聚东方。
曾援八记永州笔,戏草五言说观诗。
三十六年已陈迹,光明一旦获新知。
词坛郭老久飞腾,才见俚歌意便倾。
冒暑款门通姓字,风标似此古难能。
端中取友写吾诗,虎卧龙骧笔一枝。
尽有声华播海内,虚怀忘己更堪师。
文章天下之公器,非任何人所得私。
后世子云将有待,相逢今竟在同时。
两种题签感康老,百忙思见佩陈公。
郭老径出恒蹊外,手写吾诗第四通。
养疴丈室兴萧寥,忽枉高轩且见招。
座绕芝兰忘尔我,饮人和气胜醇醪。
贤郎参驾迓龙钟,瓜果纷陈情意浓。
初会偏能掬肝胆,育才报国此心同。
罗列珍藏近廿方,琳琅到眼不寻常。
就中阮砚尤佳绝,匣楼银丝镌郭黄。
喜从学海看全潮,万里云涛收一瓢。
老眼窥君得力处,渊源二水不虚标。
前辈于公有女孙,鼎堂贤俪最超群。
临池笃喜两京字,文采风流萃一门。
三洞精英属大西,众长悉备冠端溪。
沧桑久历坚贞在,好伴君家眉寿齐。
衰龄何幸值明时,爱国情怀托小诗。
诗纵未工见真我,半存史料半酬知。
卅年绝少赠人句,为报隆情代谢词。
勉向雷门击布鼓,抛砖能否引琼枝?
答谢陈副总理
乐至陈公,国之元辅。前见樹作《秀丽辞》及《咏杜)诸篇,颇为欣赏,遭使见招,因病未往。兹复设宴相款,始获仰瞻丰仪。虽系初晤,声入心通。座间备聆此次出席日内瓦会议,及应付新华社记者经过。词锋所向,目无全牛。当者气夺,闻者语塞。雄略伟抱,发为国光。前见大作三首,今又得悉实况,私衷感佩,写以二十八字,虽寥寥短章,未尽所怀。然意真语切,非同泛誉之词也。录请粲政,用表谢忱!
英光豪气壮山河,舌战余锋发浩歌。
将相才兼廉蔺志,回天岂借鲁阳戈。
题石溪为石隐画《松崖面壁图》(并序十三)
明季画家,四僧之名最著。盖皆因不肯降清,而思于画者也。八大、石涛均为明代宗藩之裔,其抗志不辱,固不待论,而石溪以楚中士人,明亡后出家为僧,行脚参访,遂掩关于牛首山中,以禅为画,以画自隐,志在韬光,非欲以画名世也。观其面斥熊鱼山之不拜明陵。深鄙新蒲绿之应召入都,正义凛然,直谅不阿。并非毫不关心世谛者,真不愧佛门弟子也。即以画论,皆自禅悟中自然流出。纯任天机,冥合造化,摆脱恒溪,辟径独行。于其题跋中亦时禅理,兼寄深慨。愈读愈觉其趣味隽永,唐人所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者,庶几近之。宜其所作,卓然居四僧之首,而为石涛之所崇敬推服, 待以师礼者,盖有由矣。姚惜抱诗云:“入佛入魔无不可,石溪真是画禅师。”洵为具眼之论。八大、石涛交游既广,酬应之作,流传亦多。石溪则俺关山中,偶以笔墨自遣。不但无意求工,抑县且不期人知,以故真迹传世绝少。余爱其画,尤重其人。因敬其人,弥重其画。六十年中,先后所集,仅得数幅。虽大小繁简不等,而风格意境无一不妙。在他人所作,往往览之易尽,而石溪画则百读不厌,余曾分别笔之于《幻余室读画记》中,此松崖面壁图,系为石隐作于依云关内。苍茫雄厚,元气淋漓。骤观之,几于树石不分,云山莫辨。而一种沉都高古之韵,自然流于楮墨之外,使人阅之志忘暑忘倦。至其题跋之语,一则猿鹤无俦,再则曰与鹿豕游,又曰泻天一线、盘石如舟。谁解此意,无欲优游,则仍寄其遗世独立、家国无穷慨于其间,更足以想见其为人矣。后之览者,宜深致意焉。爰爱题小诗十三首,并录拙作《读画记》一则于后,以志稀有翰墨之缘云尔。
十年面壁画中人,百练千锤物外身。
留得清风在残楮,至今一读一回新。
勘破炎凉天地宽,自他不隔一毫端。
云何六月浑忘暑,开卷松涛拂面寒。
太息平生志未酬,拼将一衲老荒邱。
西山尚有蕨薇在,忍看降幡出石头。
二石八大与渐江,四僧名各有光芒。
都将家国无穷感,付与云山伴夕阳。
万象罗胸洞古今,以禅为画妙通神。
南宗拈出金刚杵,惊倒寻常弄笔人。
无意求工格更高,人间谁是九方皋。
真知两字谈何易,三百年来一石涛。
香象羚羊可并论,空灵沉着邈难分。
个山无语苦瓜笑,大似天龙转法轮。
天壤何如驴屋宽,幽深毕竟让髡残。
渐江每在竿头坐,大涤堂中面面观。
入佛入魔无不可,石溪真是画头陀。
姚翁此语吾重注,入佛未能漫入魔。
前意未竟又题四首
石隐为谁吾不知,纪年乙已复题诗。
倚云关外人踪杳,画里山川似旧时。
问学渠院胡冷庵,画禅曾向此中参。
哪堪小别成千古,懒共途人论苦甘。
妙迹本来未易逢,又况对面失真龙。
争赴市廛问形似,谁听笔底响松风。
夙生我亦住山人,遇好林泉意倍亲。
四十离家今八十,展图聊当故园春。
注:“石溪和尚”,名髡残,字介邱,楚之武陵人,俗姓刘氏,初投龙山三家庵为僧,后行脚参访悟道,继来金陵受衣体于浪丈人,丈人深器重之,盖以其道气深也。石公性耿直,常住牛首山中,作画自谓以天地为师。余谓直当以山樵无上神品观之,不当视为国朝人手笔,”此段系董柘林《题石溪江村烟雨图》中跋语。

相关推荐


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

唐探1900

囧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热带雨

风雨同路

叶问外传:张天志

教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