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情简介

《世界遗产名录》是于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时建立的。世界遗产委员会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遗产的提名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要经历若干程序和相对漫长的时间。而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文明,不断传承。
1972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中,对文化遗产的建筑群类别定义为: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20世纪,在工业化发展的背景下,一大批建筑孕育而生,其中共有46个作品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现代主义四位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勒·柯布西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安东尼奥·高迪,路易斯·巴拉甘,奥斯卡·尼迈耶,阿尔瓦·阿尔托,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和约恩·乌松等著名建筑师的作品。
本文挑选了10位建筑大师被评为世界遗产的作品,一起来看,什么样的建筑能被载入人类文明史册?又是哪位建筑师入选世界遗产的作品最多?
- 01 -
密斯·凡·德·罗
1座世界遗产

第一位要介绍的是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他出生于德国,也是包豪斯学校的校长。他提出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在密斯众多代表作中,图根哈特别墅最终成功申遗,成为唯一入选作品。
图根哈特别墅

图根哈特别墅位于布尔诺北部的半山腰上,北面与施瓦茨菲尔德街相临。这里既可以看到布尔诺市地标性建筑斯比克城堡,又拥有良好的临街景观。

建筑从街道看是一个白色的单层体量,是一个,低陷着的、标准的矩形。而从内部的花园看,则是一栋三层高的别墅,开放的立面,与其宏伟的气质,与街道呈现出的截然不同。

几个大的开洞沿水平方向展开。屋顶楼板将几个内部的功能块连接起来,东侧是卧室,西侧是仓库和佣人房。中间则是通透的公共区域。


入口处是一个弧形的乳白色玻璃墙,这里也是通向上层的楼梯间。站在玻璃体内可以感受到从透光玻璃照射进来的柔和又明亮的光线。

密斯经典的十字形细钢柱也被运用在内,表层度铬,完全隐匿钢柱接合点。

密斯以他设计的种种现代家具,代替传统的墙体,对家庭空间作以分隔;让这个看上去非常摩登现代的家庭,既保留了一丝传统住宅空间的脉络,又可以丰富日常的生活。

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普遍认为,“图根哈特别墅”是密斯在欧洲设计的最漂亮的住宅。

- 02 -
路易斯·巴拉甘
1座世界遗产

巴拉甘是二十世纪墨西哥著名的建筑师,他的设计灵感根植于墨西哥当地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他独特的建筑语言。简洁的建筑体量,私密性的内向空间,对色彩、光线、阴影、水流出神如画地运用,为巴拉甘赢得了「建筑诗人」的美誉。巴拉甘生前居住和工作的故居,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他的建筑风格,也成为了世界遗产名录的入选作品。
路易斯·巴拉甘自宅与工作室

1947年,巴拉甘建造了自己的住宅兼工作室,成为墨西哥名流云集的地方。在这里,建筑师生活和工作了近四十年。后来中途几经修改,如今成为巴拉甘纪念馆。

故居采用了墨西哥传统的内向式庭院,灰白色的外墙与普通民居保持一致,从街道看完全融入到邻里之中。而进入内侧,则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房间都换成了彩色的墙壁。

房间的组织介于有序与松散之间,前厅、起居室、餐厅、书房, 这些特质鲜明大房间自由地散落在平面中。就像一堆大大小小的房间聚合在一起。每个房间形态各异,但最终又像俄罗斯方块一样紧凑地充满了整个场地。


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场地的高差,功能空间也得以在不同的标高以错层的方式组合起来,并用楼梯将错层一一连接,形成一条螺旋状的流线。

高低不同的墙面,作为隔断划分出不同空间的同时带来了丰富的光影变化效果。所有的房间面向花园开巨窗,墙面有拉毛的质感,与轻巧出挑的木质楼梯形成强烈的反差。



色彩的运用让建筑更为丰富,门厅的黄白相间,楼梯井下方洋红色的墙面。到了书房和工作室则采用了黄色的地板,餐厅又变成洋红色。多彩而不咋朗,光与色彩让住宅有了一种自发的生长性。

- 03
格里特·里特维尔德
1座世界遗产

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也是荷兰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一战期间,荷兰前卫的艺术家,建筑师们,在对当地的本土文化进行了建设性探索,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以几何式结构单体为表达方式的全新艺术流派——风格派。
施罗德住宅成为唯一建成的分离派建筑,也因此成为了世界遗产名录的入选作品。
施罗德住宅

作为著名的“风格派”运动(de stijl)在建筑领域唯一建成的作品,施罗德住宅是现代建筑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

从外立面来看,施罗德住宅借鉴了蒙德里安画作的立体构成,主体的墙面作为背景被涂刷成中性的灰色和白色,而立柱、栏杆等线性构件则大胆的使用了红、黄、蓝的原色与之形成对比,并在视觉上增强了建筑立面的层次感,为室内的设计预留出发挥的余地。

这些构件、体块从室外到室内尽可能保持一致,颜色区别不大,增强了室内外空间的连通。窗户的内置铰链使得其可以与墙体呈90度打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立面上的“风格派”。

针对施罗德夫人对开放式空间的要求,里特费尔德将许多家具与空间结构进行巧妙结合,使家具成为空间的延续而非单一的可活动物或障碍物,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的内墙,增强空间之间的流通性。

04
约恩·乌松
1座世界遗产

约恩·乌松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曾经也是一名水手,游历于各国之间。他扎根于历史,把不同国家古代的传统与自己和谐的修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艺术化的建筑感觉,以及和场所状况相联系的有机建筑的自然本能。
其最著名的设计作品是悉尼歌剧院,建成后于200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地标式建筑,占地共1.84公顷,整体外形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由三组贝壳,共10块大壳片组成,坐落在巨星的花岗岩石基座上。

高低大小不一的贝壳朝向不同的方向,最后的一块高达67米。这些贝壳有的面向海湾,如同要拥抱大海,有的则背向海湾,朝着街道而立。

这些贝壳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在阳光照映下,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

除了“壳”上的瓷砖和门厅的玻璃幕墙外,这座建筑物的外部很大一部分都覆盖由拉娜出产的粉色花岗岩面板。重要的内部表面处理 用到由新南威尔士北部的沃科普出产的澳大利亚白桦胶合板。

- 05 -
奥斯卡·尼迈耶
2座世界遗产

奥斯卡·尼迈耶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是著名的巴西建筑师,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他终其一生寻求线条带来的美感,将艺术融入建筑,从而创造出自由而富有动态的“混凝土曲线美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具有巴西特色的、自由的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奥斯卡·尼迈尔和卢西奥·科斯塔共同规划的城市以及建筑群,以及潘普利亚现代建筑群。
巴西议会大厦
摄影师 :flickr user may_inthesky, andrew prokos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和联邦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巴西中心,这个的新规划的城市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杰作,被誉为城市规划史上的一座丰碑,于1987年被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历史最短的“世界遗产”。

卢西奥·科斯塔为巴西利亚设计的城市总布局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鸟,而在鸟的头部、坐落于中轴线东翼绿地之中的正是由著名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所设计的巴西议会大厦。

大厦由两院会议厅和办公楼组成。国会大厦的两座楼并立,中间有过道相连,成“h”形。前者为一长240米、宽80米的扁平体,上面并置一仰一覆的两个碗形体,上仰的众议院会议厅,下覆的是参议院会议厅。会议厅的后面是高27层的办公楼。

巴西议会大厦或许不是巴西利亚建筑群中最著名或者最受欢迎的,但它一定是最与众不同,最能体现巴西利亚之于巴西政府象征意义的。整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这个造型同时寓意着“以人为本”和“人类主宰世界”。

潘普利亚现代建筑

- 06 -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3座世界遗产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艺术设计师与建筑企业家的统一和设计典型系列化和标准。
格罗皮乌斯的3个作品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包括著名的包豪斯校区,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墙建筑法古斯工厂以及柏林现代主义住区。
包豪斯校区

? thomas lewandovski
包豪斯校区总面积近一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室、车间、办公、礼堂、饭厅及高年级学生的宿舍。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在设计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 thomas lewandovski
建筑从实际功能出发,按照各个功能空间的使用要求和关系得到各自的体型和位置。

? thomas lewandovski
校舍中各个功能块之间分区明确,又被方便的连接起来,第一部分是包豪斯的教学用房,主要是各科的工艺车间。

? thomas lewandovski
第二部分是包豪斯的生活用房,第三部分是职业学校两楼之间有过街楼相连。两层的过街楼中是办公和教员室。

? thomas lewandovski
除了包豪斯教学楼是框架结构之外,其余都是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材料都以其本色来凸显出材料的美。

? thomas lewandovski
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得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

? thomas lewandovski
法古斯工厂

柏林现代主义住区

- 07 -
安东尼奥·高迪
7座世界遗产

安东尼奥·高迪是著名的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风格。他的设计融合了东方伊斯兰摩尔风格、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诸多元素,创造出近乎怪诞的独特风格。
作为西班牙国宝级建筑师的高迪,共有7个作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圣家族大教堂被誉为“未完成的奇迹”,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还未完工就被选入的建筑。
米拉公寓

米拉公寓又叫米拉之家,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格拉西亚大道上,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住宅的主人米拉先生因非常欣赏高迪为巴特由先生设计的巴特由之家而请高迪设计的。建筑共有九层,立面没有任何直线元素,波浪形的曲面,形状扭曲奇特的通风口,高低起伏的屋顶,抽象的陶瓷拼花螺旋,甚至烟囱和通风口,都像是梦境里的奇幻产物,极富动感。

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米拉公寓仍被许多人认为是所有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有独创性的建筑。

高迪认为:“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因此该建筑无一处是直角,房间的形状也几乎全是圆型设计,天花板、窗户、走廊、很少有方正的矩形。这也是高迪作品的最大特色。

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不论是内墙外墙都没有承受建筑本身的重量,建筑物本身没有主墙,所以建筑的外墙可以呈波浪形态,且可以有更宽大的窗户来保证采光和通风。内部则可以随意进行分隔划分。

奎尔公园

奎尔宫

文森特公寓

神圣家族教堂

巴特里奥公寓

奎尔住宅区的地下教堂

- 08 -
弗兰克·赖特
8座世界遗产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也是著名建筑学派“田园学派”(prairie school)的代表人物。弗兰克?赖特的设计理念从自然主义、有机主义、中西部草原风格、现代主义、到完全追求自己热爱的美国典范,每一个时期都对世界建筑界造成新的影响和冲击。赖特共有8个作品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是赖特著名的建筑作品之一,并浓缩了赖特独自主张的“有机”设计哲学。建筑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耶特县米尔润市郊区的熊溪河畔,是赖特为德裔富商考夫曼建造的私人住宅。考夫曼原本希望选址在溪水的南岸,可以在房间里仰观瀑布。赖特说服了他,他的设计不是让他们简单地观看瀑布,而是希望他们“与瀑布共生存”。


流水别墅将背靠陡崖,阳台向外悬挑,长度厚薄不一,并且相互穿插横亘交叠在瀑布之上,就像从巨石之间生长出来一样,整个建筑群与四周的山脉、峡谷相连。它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微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


建筑在用材上使用的是当地现场开采的砂岩。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墙体是不平整的砂岩层层累积起来,使墙体的表面如同采石场里石头的原始状态。室内铺地也是表面凹凸不平的石材,经过打蜡处理,从起居空间向室外延展,也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


流水别墅室内的处理与室外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以二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在这里,并不只是用围合空间来限定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道、桥、平台以及台阶。

罗比住宅


赫伯特住宅

东塔里埃森

西塔里埃森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 09 -
阿尔瓦·阿尔托
13座世界遗产

阿尔瓦·阿尔托出生于芬兰,是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也是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将浪漫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理念相融合,通过对理性材料和直观形式的反应来使建筑更加人性化,这种建筑的思想内核对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尔瓦·阿尔托共有13个作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入选第二多的现代建筑大师。
阿尔托之家

阿尔托之家位于赫尔辛基,功能上分为居住和办公两个区域。办公区域由一个细长的长方形体块构成,白色的肌理涂层呼应简洁的开窗,更具有功能主义的特点。

住宅区则更加丰富多变,深色的长条木板与办公区的白色形成外立面的鲜明对比,同时暗示功能的转变。

南面由钢柱支撑,整体显得轻盈而开放,同时让采光最大化。这座经典的住宅延续了功能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审美取向,通过对木材的灵活运用、串联被分割的小空间,维持虚与实的整体有序平衡。


住宅并没有单独设计出入口,而是将客厅、餐厅等较为开放的空间与工作区进行过渡,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二层则是卧室,客房,和休息区等私密空间,露台和窗户朝南打开,让自然光最大程度进入内部空间。

除了建筑主体的部分,住宅中的大部分家具和内饰也出自阿尔瓦·阿尔托之手,因此其整体色调和材料质感的对比都在体现着他的设计理念。

芬兰迪亚大厅

国家养老金研究所

文化之家

jyv?skyl?大学校园区

muuratsalo实验馆

paimio疗养院

sein?joki市民中心

sunila纸浆厂住宅区

s?yn?tsalo市政厅

villa mairea

三十字架教堂(vuoksenniska church)

- 10 -
柯布西耶
17座世界遗产

勒·柯布西耶,作为现代建筑运动的倡导者,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
作为一种打破过去的新建筑语言的见证,分布于7个国家的17栋柯布建筑,以“勒·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系列作品”为名于2016年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让他成为入选作品最多的建筑师。
萨伏伊别墅

柯布西耶共有17个建筑作品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萨伏伊别墅。

萨伏伊别墅位于poissy的开阔地带中,长约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底层为架空层,开敞结构被弧形玻璃围合。

二层是主要的公共空间,和一个半开敞的休息空间,三层是主卧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螺旋形的楼梯和折形的坡道相联。


柯布西耶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要素:1. 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2. 屋顶花园;3. 自由平面;4. 横向长窗;5. 自由的立面。而萨伏伊别墅完美的体现出了这5个要素。


别墅的造型简洁纯粹,首层的细柱支撑着白色的立方体,横向的常闯平阔舒展,也让光线可以最大限度的照进室内。而内部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

拉罗歇-让纳雷别墅

莫利特公寓

cité frugès社区

saint die厂房

朗香教堂

拉图雷特修道院

马赛公寓

费尔米尼青年文化之家

海滨小屋

母亲之家(下图有误,应为文丘里母亲之家)

光明公寓

昌迪加尔国会建筑群

国立西洋美术馆

魏森霍夫住宅区

吉耶特住宅

-
这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现代建筑,在人类历史进程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使用也成为了重要的命题。

其中大多建筑都作为文物被保护起来,并开放给公众参观和学习,例如萨伏伊别墅,流水别墅,施罗德住宅,法古斯工厂以及米拉公寓等。为了避免对建筑的破坏,路易斯.巴拉甘故居和工作室甚至会严格限制人流量,每天只有5个场次的导游带领入内参观的机会。

除了作为旅游景点,还有少部分建筑继续延续着原有的功能,例如悉尼歌剧院,包豪斯校舍,还有尼迈耶在巴西利亚完成的建筑作品。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建筑也在焕发新的生机。你可以在巴塞罗那的晚上看见在高迪建筑上演的灯光秀;在悉尼的达令港,悉尼歌剧院的白色贝壳不停变换纹样。

建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当下使用的功能,一座真正意义上优秀的建筑,一定是承载着人类文明,不断传承下去的媒介。
-完-
【本文只用来交流学习,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如有侵权,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来源: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欧美剧神圣之家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神圣之家高清剧照,神圣之家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相关推荐


阿浅来了

蛇蝎美人第一季

古战场传奇第一季

被遗忘的军队-阿扎迪·克丽耶

铁石心肠2019

斯巴达克斯:竞技场之神

菜鸟老警第一季

家庭学校

名姝第三季

特别行动:母狮第一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