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0
剧情简介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前段时间大火的电影《婚姻故事》。

结婚多年并育有一子的戏剧导演查理和女演员妮可因工作分居而不得不走向离婚,在这场为了争夺抚养权的离婚拉锯战中,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真实感人的细枝末节牵动人心。两人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01-
不管我们多不想承认这个事实,但任何亲密关系归根结底都逃不开权力关系。
在影片描述的关系里,妮可是弱势的一方,也许因为她“在见到查理两分钟以后就爱上了他”;也许因为(如查理吵架时说的)当时她更想结婚,而查理并不那么想结婚。
也许因为她是女人,而社会对女人(特别是亲密关系里的女人,也就是妻子和母亲)的要求总比对男人高得多——(如女律师所说)父亲只要能陪孩子玩玩就值得称道,而母亲的任何小瑕疵都是不可饶恕的。

丈夫会做饭烫衣服值得妻子写在“我爱你的100个点”里,而妻子不关碗橱门都能被谴责。
一旦有了强势方和弱势方,就有了忽视和压迫。
弱势方的愿望不被重视(夫妻俩可以为了查理的工作去欧洲半年,却不能为了妮可的工作去洛杉矶一年),声音不被听见(妮可很想当导演,但查理的回答永远是“也许下次吧”)。
查理认为妮可为他演戏天经地义,甚至在妮可接到电视剧演出合同后认为片酬当然应该用来投资他的戏剧公司长期被要求无条件付出并且被视作理所当然,强势方的愿望立刻会成为决策,弱势方的愿望永远只能停留在“讨论”阶段。
而且强势方甚至完全意识不到这一点,比如,妮可说:你太习惯自私,早就根本意识不到那是自私。
这难道不是很多家庭的写照吗?
遗憾的是,权力关系里的弱势方若想争取权益,也许从来只有一条路:拔刀相向。

-02-
妮可这样做了,她的女律师代表她这样做了。
但更遗憾的是,我们从来要求亲密关系必须是温情的、为对方着想的。因此在拔刀相向的那一刻,这段关系已经必然结束。
离婚战役打响时,查理最初的反应是惊愕、不解、觉得妮可不近人情。查理的律师在法庭上质问妮可的律师:你怎么可以这样双重标准?
结果女律师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
我想观众看到这里大概会觉得这个女人恶毒讨厌。可是真相是:她说得完全正确,而且她的方法也许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当强者在婚姻关系内用双重标准压迫弱者的时候(比如说强势方的愿望立刻会成为deal,弱势方的愿望永远只能停留在“讨论”阶段,就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他怎么不问问自己“你怎么可以”呢?
问题就在于:在亲密关系内,强势方永远不会大发慈悲去解决弱势方的困境,妮可只有要求离婚,只有剑拔弩张地伤害对方,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最后她实现了并不过分的愿望:查理决定搬到洛杉矶住一年。
可是为了这一点,他们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婚姻破裂,双方互相厮打到遍体鳞伤,以及两份天价的律师账单。

-03-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一切本来都可以避免——
如果查理能重视一下对方的愿望,夫妻就不至感情破裂;如果决定离婚的双方能坐下来好好谈,就不至升级为昂贵丑陋的律师大战。
但从权力关系的角度,也许这些如果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弱势方永远不可能靠温和的抗争在亲密关系内部得到强势方的施舍,拿出刀子是唯一的选择。
离婚的丑陋不在于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如今恶语相向,而在于揭掉了亲密关系的皮以后,权力关系就是这么令人恶心。
亲密关系的残忍之处还在于我们往往把人生的不完美、内心的黑洞都甩锅给一段我们不再满意的关系。

查理说妮可“利用他逃离洛杉矶”,说妮可明明是自己选择了这种生活,却把对自身选择的不满都怪在婚姻上,说:“你当时明明是快乐的,你只是现在回过头去决定认为自己那时不快乐”。
妮可说因为婚姻,她放弃了那么多,放弃了电影、放弃了洛杉矶、放弃了导演梦。查理也说因为婚姻他放弃了那么多,放弃了青春、放弃了自由,放弃了丰富的情爱生活。
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完全正确,也都相当错误。
亲密关系永远意味着放弃一部分自我,这无可避免。
但“因为婚姻,我才没能什么什么”的说辞大可不必,人生的不完美有其更本质的原因,也只能独自面对。把婚姻当作挡箭牌,当作不承认自己失败的理由,往往只是种自欺欺人的软弱之举。
而亲密关系的温柔之处,也许都在查理的那首歌里:它帮我们摆脱了孤独,它帮我们找到了活着的感觉。

当一切过去,没有必要再“决定自己那时不快乐”的时候,我们会发自内心地承认:我们那时毕竟是快乐的。
于是,当查理读到那封迟到的信时,当妮可弯腰给查理系上鞋带时,我们忘记了前两个小时的丑陋,在眼泪和微笑中原谅了一切。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承认:他们毕竟爱过对方。
爱残忍也温柔,但它毕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