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所有未注来源图片均为电影截图)

◇◇卡拉瓦乔式强对比光影加上伦勃朗天鹅绒般的质地,佩德罗·科斯塔用重量感十足的影像,回应了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ere)对他的欣赏。

cavalo dinheiro (葡萄牙)
马钱
导演: pedro costa
编剧: pedro costa
主演: ventura vitalina varela tito furtado antónio santos benvindo tavares
片长: 104分钟
出品时间: 2014
官方网站:https://www.horsemoney.co.uk
◇◇故事主角ventura是一位住在里斯本的年老的佛得角移民,患了不明病症在医院里休养。年轻时他曾做过泥瓦匠,深陷贫穷。
◇◇此时的ventura在几个房间中走来走去,也穿梭在令人吃惊的时空交错中,头脑中隐藏压抑的意识被激发出来。没有时间属性的医院木然伫立在那里,在照本宣科的询问中,ventura总是回答自己的年龄是19岁,并且循着记忆彷徨......突然,七十年代中期葡萄牙康乃馨革命的情景跳了出来,ventura正持刀与他的朋友joaquim搏斗。
◇◇客观地说,佩德罗·科斯塔的故事片尽管不属于大众口味,但除了处女作《血》(o sangue)以外,情节都不算晦涩,并不经常导致歧义。《马钱》也是如此,可以随便找到20篇以上内容相近的外文影评,它不存在明显争议。
◇◇当然,《马钱》也和佩德罗·科斯塔的其他电影一样,情节性不强,走在纪录片和故事片中间。所以,研究这个故事意义并不大,只要弄明白几个关键组成就可以基本了解这部电影。
从名开始
◇◇作为佩德罗·科斯塔九年来的第一部故事片,《马钱》这个片名起得有点随便。如果完全按中文习惯翻译,应当是“一匹名叫钱(dinheiro)的马”。

◇◇这匹名叫钱的马原先属于主人公ventura。后来死去,被秃鹫撕成碎片——你尽可以自我发挥,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
方泰尼亚(fontaínhas)
◇◇知道佩德罗·科斯塔的人,一定都了解他的方泰尼亚情节。科斯塔对方泰尼亚的情有独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体现——无论搜索fontaínhas lisbon还是中文“方泰尼亚”,你看到的都将是科斯塔的电影。
◇◇方泰尼亚三部曲:

骨未成灰 ossos 1997
主演: vanda duarte / nuno vaz / mariya lipkina
94分钟

范黛的小室 no quarto da vanda 2000
主演: lena duarte / vanda duarte / zita duarte
170分钟

回首向来萧瑟处 juventude em marcha 2006
主演: ventura / vanda duarte / beatriz duarte
156分钟
◇◇方泰尼亚早已不存在。它原先是里斯本一个面积不大的区域,千禧年时被改造拆除。那里住着大量1970年代初从佛得角来到葡萄牙的移民。
◇◇加上《马钱》,佩德罗·科斯塔完成了方泰尼亚四连拍。
雅各布·里斯(jacob riis)
◇◇《马钱》开头是一组黑白照片,然而拍的并不是方泰尼亚,而是纽约贫民区。



电影先是静悄悄地放了十多张雅各布·里斯的摄影作品,才切换到墙上的肖像照。
◇◇这位雅各布·里斯跟电影没有直接联系,但他的摄影作品瞄准底层百姓,反映贫困阶层真实状况,其立场与《马钱》一致。而且这组照片意图明确,一下就能将电影基调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雅各布·里斯 jacob riis
1849.05.03-1914.05.26
美籍丹麦人,新闻记者及纪实摄影师,主要在纽约活动。据说他也是使用闪光灯的先导者之一。
康乃馨革命(revolu??o dos cravos)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那段时间,年轻的佩德罗·科斯塔正无忧无虑地享受音乐、电影、女孩,也会快乐地加入街头群众。然而四十年后他才知道,他现在的朋友ventura当年几乎跟他在同一地点,可是境遇却完全不同——这正是拍摄《马钱》的起因。ventura正东躲西藏,像逃犯一样活着。
康乃馨革命是1974年发生在里斯本的一次左派和平军事政变,他们没有经过大规模冲突便终止了萨拉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期间军人在枪管里插上康乃馨,革命因此得名。此后葡萄牙政府宣布放弃海外殖民地,导致原葡属殖民地纷纷独立。现在葡萄牙将每年4月25日作为自由日纪念它。

◇◇康乃馨革命之后葡萄牙迎来两年动荡期。电影中正在住院的ventura的记忆便停留在那个阶段,他以为现在仍然是1975年。那一年他头部受伤缝了93针。

◇◇家乡佛得角脱离殖民统治,反倒令ventura这样的移民在葡萄牙更加被边缘化,他们只能战战兢兢地夹缝中求生。梦境中的ventura经过监狱般的通道游走到街上,而街道上只有他最不愿碰到的人。他被士兵和装甲车堵截,不知所措地举起双手。

◇◇更让ventura不知所措的是自己有朋友也加入了军队。他们在1975年碰到过,今天又在医院电梯里见面。虽是幻觉,但ventura却当了真。

◇◇现实中,ventura的那些平民同胞大多也好不到哪里去。

vitalina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丈夫的葬礼。并没有别的好消息。

萧条简陋的方泰尼亚贫民窟,是这些移民的栖身所。
◇◇康乃馨革命中ventura及其同胞不能自主,所以需要小心翼翼。然而四十年过去,他们仍然没有获得改变的主动权。
卡拉瓦乔与伦勃朗
◇◇《马钱》的影像具有显著个性特征。它是属于夜晚的电影,大面积暗部为画面打下了富有重量感的基调,局部光的使用非常吝啬。亮部则发挥高画质优势,细腻表现明度微差,带来丰富质感变化,并保证线条清晰。

亮部经常在电影画面中只占一小部分,但明度层次仍比较丰富。

暗部主导的复杂环境中,景物线条依然清晰。
◇◇高对比的光影通常令人想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作于1606年的《以马忤斯的晚餐》。极小面积的高光与大面积暗部形成对比。


高对比中,光影轮廓可以赋予画面以力度感。

用最少的光线表达人与景物,需要利用剪影和反光。
◇◇亮部总是面积有限,却又总是注视焦点。佩德罗·科斯塔将亮部质感尽量保留下来,利用表面纹理以及反光系数的不同,自然而然形成层次。

材料质感的表现已经达到超视力的程度。

抹灰墙面甚至可以有丝绒质地,更不要说布艺。
◇◇天鹅绒般的质感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位画家伦勃朗。
伦勃朗的画作《画室里的艺术家》。环境质地表现得很细腻。

◇◇然而讨论画面风格仍是从外部审视电影。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ere)
◇◇拥有哲学家的眼光才能透视最深处。雅克·朗西埃是哲学家里最关注佩德罗·科斯塔的一位。

◇◇朗西埃写过一篇《佩德罗·科斯塔的政治学》(politique de pedro costa),在2009年佩德罗·科斯塔一次回顾展上印成了小册子。
◇◇朗西埃对方泰尼亚三部曲做了总结,认为科斯塔的电影包含一种能够克服“再现体制”与“表现体制”之间矛盾的美学政治。他表现底层的被剥夺,但并不简单地鼓动他们去颠覆。镜头前的他们也许艰难,但还不一定称得上苦难。主角们的移民身份,决定了他们心存被接纳的渴望,而这种接纳如果包含了剥夺,难道他们就会拒绝接纳?显然不可能。同样,就算认识到资本统治造成贫富分离,底层民众最多也就像ventura一样,带伤游走,平静地安身陋室,只在脑子出问题时才与环境正面冲突。科斯塔并不想对底层的生存境遇做出社会学解释,更没有过多的主观干预(即便电影主角在现实中是他的朋友),这是他的特点。
让-马里·斯特劳布(jean-marie straub)及其他
◇◇无论顺着朗西埃还是顺着科斯塔说下去,都会提到让-马里·斯特劳布(夫妇)。让-马里·斯特劳布和他的妻子丹尼奥勒·惠勒特(danièle huillet)的作品,也经常被身为左翼后现代思想家的朗西埃当作研究样本,他们将理性严谨的风格用于电影的政治表达。按朗西埃的说法,让-马里·斯特劳布的马克思主义正越来越趋向于海德格尔,而远离了从前的布莱希特主义。
◇◇当初看丹尼奥勒·惠勒特的《西西里岛》时就觉得,那样的电影除了跟他们自己的作品比较像以外,几乎没有同类,顶多跟佩德罗·科斯塔有点接近。没想到他们之间有如此深的渊源。
佩德罗·科斯塔与让-马里·斯特劳布夫妇在《何处安放你藏起的笑容?》片场。

◇◇在访谈中,佩德罗·科斯塔提到,让-马里·斯特劳布1965年的处女作《恨难解》(nicht vers?hnt oder es hilft nur gewalt wo gewalt herrscht)对《马钱》有直接影响。
◇◇默片时代的美籍法裔导演雅克·特纳(jacques tourneur,1904-1977)是另一个影响了佩德罗·科斯塔的导演,但他并没有尝试过《马钱》这样冒险的影像风格。
◇◇《马钱》的某些镜头还令不少评论家看到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子,尤其是弗里茨·朗(fritz lang)1931年的作品《m》。不过除了高对比影像,我不知道是否还因为电影中刀的出现,ventura和朋友唯一的武器就是刀,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也停留在橱窗里的刀上。

鲨鱼乐队(os tubar?es)
◇◇佩德罗·科斯塔的电影中音乐不多,但他对音乐的选择却格外用心。
◇◇《马钱》使用了一首非洲民谣风格的“alto cutelo”(开头视频背景音乐),配合画面表现了方泰尼亚移民群体的生活状况,宠辱不惊,冷暖自知。乐队名为os tubar?es,意为鲨鱼。这支乐队虽不为人知,但据佩德罗·科斯塔介绍,它在非洲当地很著名,甚至可以算前葡属殖民地上最伟大的乐队。
葡萄牙电影零年
◇◇“葡萄牙电影零年”是指2012年,它可不是个令人振奋的名词。从这一年起,国家对新电影的赞助暂停了。佩德罗·科斯塔的《马钱》只能在100 000€预算前提下拍摄。
◇◇佩德罗·科斯塔的《马钱》在影像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带有一定冒险性,但除此以外仍以继承为主。沿着方泰尼亚三部曲的路径,佩德罗·科斯塔从容地将纪实与虚构毫无痕迹地融为一体,让虚幻与真实并存,反衬出世界之于人的陌生感,可是他无意给出改变现状的建议。
references:
- nikola grozdanovic. review: pedro costa’s metaphysical ‘horse money’[eb/ol]. [2015-07-24]. https://www.indiewire.com/2015/07/review-pedro-costas-metaphysical-horse-money-261460/
- leo goldsmith. horse money[eb/ol]. [2015-07-22]. https://reverseshot.org/reviews/entry/2072/horse_money
- michael smith. our films should avenge: an interview with pedro costa[eb/ol]. [2015-09-21]. https://whitecitycinema.com/tag/cavalo-dinheiro/
- david walsh. pedro costa’s horse money, jean-marie straub’s “leftism” and other problems[eb/ol]. [2015-03-25]. https://www.wsws.org/en/articles/2015/03/25/fic3-m25.html
- robert bright. stories told from the inside: pedro costa's horse money reviewed[eb/ol]. [2015-09-18]. https://thequietus.com/articles/18798-pedro-costa-review
- michael guarneri. pedro costa by michael guarneri[eb/ol]. [2015-07-16]. https://bombmagazine.org/article/5506714/pedro-costa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cob_riis; /carnation_revolution
- chris sibilla. the carnation revolution–a peaceful coup in portugal[eb/ol]. [2016-09-02]. https://adst.org/2015/04/the-carnation-revolution-a-peaceful-coup-in-portugal/
- jacques rancière. the politics of pedro costa[eb/ol]. [2012-07-13]. https://www.diagonalthoughts.com/?p=1546
- nick pinkerton. ‘we make our films so that audiences can walk out of them’[eb/ol]. [2016-05-17]. https://frieze.com/article/we-make-our-films-so-audiences-can-walk-out-them
- 葡萄牙中文网. 1974年葡萄牙革命的详细过程[eb/ol]. [2012-02-08]. https://www.ptyzw.com/portal.php?mod=view&aid=1496
- 李洋. 电影的政治诗学--雅克· 朗西埃电影美学评述 [j]. 文艺研究, 2012, 6: 9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