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0
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这是20世纪末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宣布独立,比苏联公投、戈尔巴乔夫辞职并建议苏共中央委员会解散早了一年多,是苏联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加盟共和国。
历史上,曾两次被吞并的立陶宛,一直被认为最痛恨苏联/俄罗斯的国家。
立陶宛美国合拍片[雪中灰],以16岁少女的真实经历,再现了立陶宛第二次被吞并时,普通民众的遭遇。
相比屠杀,这种被判“叛国罪”并终身改造的处境,更像是“枪毙五分钟”。
imdb7.0,《好莱坞报道者》评价[雪中灰]是“一部真诚的,有力量的作品,尽管有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感染力”。
01
[雪中灰]改编自《纽约时报》畅销书《灰色地带》,本书作者立陶宛裔美国作家鲁塔·赛佩蒂斯,在回立陶宛探亲时,听说了这个故事。
她采访了数十人,写下了这部基于真实事件的虚构小说。
小说问世后反响很好,被书评人称为“一本高级的小说”,被翻译成了30多种语言,广泛流传。
[雪中灰]的导演玛瑞斯·马克威修斯和鲁塔一样,是立陶宛裔美国人,虽然身处异乡,但两位都有很深的民族情怀。
早在2012年,玛瑞斯就拍过立陶宛篮球国家队纪录片[另一个梦之队],该片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后备受好评,纪录了立陶宛历史性转折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立陶宛在脱离苏联后第一次以独立国家身份参赛,被视为立陶宛独立运动的标志之一。
在这之前运动员们一直在苏维埃政权下挣扎,直到他们高喊出:“我们不是苏联人,我们是立陶宛人!”
1992年,玛瑞斯16岁,他在洛杉矶的一个立陶宛爱国组织中观看了这场比赛。他的民族意识一向很强烈,在美国也坚持上立陶宛语课程。
这使他在长大后得以用母语采访立陶宛篮球英雄,也使他得以讲述更多立陶宛的故事。
这次的[雪中灰]在立陶宛进行拍摄,犹太裔英国女演员蓓尔·波利、瑞典男演员马丁·沃斯特罗姆、挪威女演员丽莎·洛文·孔斯利主演,是部非常国际化的“电影”。
除主演外,片中还有众多立陶宛当地人及演员。
[雪中灰]在电影这个艺术形式上没有什么突破意义,和[另一个梦之队]一样,这是部靠题材、情怀、情感取胜的影片。
反映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罪行的电影有很多,但没有几部关注苏维埃政权给东欧国家带去的灾难。
这段历史太值得被讲述了。
02
1940年6月14日,苏联向立陶宛政府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取代立陶宛政府,让红军进入该国。
在放弃抵抗后,超过20万苏联红军越过边境,总统斯梅托纳逃离立陶宛。
随即各种政党和组织被宣布非法,约有12000人以“人民的敌人”为罪名被逮捕。
1941年6月14日至6月18日,有17000名立陶宛人被驱逐到西伯利亚。
[雪中灰]的主人公莉娜,是1/17000 。被判“叛国罪”时,她还没满16岁,是个怀揣着美术梦想的少女。
她的家境殷实,父亲是大学教授,支持她追求梦想;母亲美丽优雅,把家里的一切都打理得很妥当。
这本来是一个美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一天她走在街上,发现街边的店铺关门了;
同时,有人被当街抓捕,红军上来就驱赶她。
这些对她没有什么影响,收到了美术学院寄来的信件,她一样激动。
只是当她想等父亲回来一起拆开时,却迟迟等不到。
等来的是前来抓捕他们的红军。
自此,莉娜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被塞进火车运往苏联边疆阿尔泰地区,签字认下了“叛国罪”,将终身劳动改造,在最寒冷的地方挖甜菜。
在最糟糕的生存条件下,和最不人道的管理下,随时随地都有人死亡。
原著作者鲁塔说,在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极度的痛苦与巨大的希望”。痛苦是显而易见的,希望则体现在莉娜一家人身上。
莉娜试图通过画传递消息给外界,试图逃跑,还把军官的画像画成了恶魔。
这份倔强与勇敢遗传自父母。
父亲帮助许多知识分子朋友出境,母亲在认罪证书前,在红军的威逼利诱下,说出了:“签了字就背叛了自己,我们什么都没有做过。”
这种倔强是对自由的热爱,是对立陶宛民族的热爱,也正是希望所在。
[雪中灰]没有塑造像[美丽人生]中那样伟大的父亲,也没有刻画[辛德勒的名单]式的英雄。
但在平凡的少女身上,和她那一点不屈不挠的“家传”精神中,确实能看出,为什么立陶宛会是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前苏联国家。
03
[雪中灰]中有一个有趣的人物,红军克雷兹斯基。
相比莉娜一家,他才是真正的悲剧人物:一个有乌克兰血统的苏联红军。
从一开始,他就因为乌克兰血统被嘲笑,长官说:“没想到身体有病的人也能来参军”。
不光如此,他家中有新婚妻子和出生不久的孩子,参军也是被迫的。
而且,最要命的,他还是个心软的人。
这使得他当着长官冷血无情,私下里暗中帮忙,又处处畏手畏脚,处于分裂的状态。
瑞典演员马丁·沃斯特罗姆在片中的表现也值得玩味。
他所饰演的苏联红军,使影片不只局限于民族仇恨,还探讨了斯大林时期的恐怖统治对人性的摧残。
苏维埃政府拥有强大权力,足以轻松征兵,这使得许多无辜的人被迫成为一名国家机器。
身处巨大的矛盾之中,克雷兹斯基体现出了人的复杂性。他的本性善良又懦弱,在压力之下逐渐变得冷血、强大。
然而本性却像个看不见却一直存在的幽灵,指引他一步步走向悲剧。
04
相比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即使故事改编得略显俗套,[雪中灰]也是值得关注的。
因为对这段历史的叙述,不仅关乎美,还关乎正义。五十余年的灾难后,话语权重新回到立陶宛手中,怎样清算都不为过。
如今的立陶宛在政治上,也是处处与俄罗斯作对。
比如在俄罗斯逮捕乌克兰舰船后,立陶宛第一个宣布制裁俄罗斯,遭到威胁也不退怯,还不忘呼吁国际社会效仿自己,一起制裁。
这种做法是对是错无法一概而论,至少能看出立陶宛人民的民族意识非常强烈。
作为一部电影,[雪中灰]将民族主题升华到了自由层面,使之更具有普遍性,影片片尾写到——
“在1930—1950年间,数百万无辜人被斯大林苏维埃政府驱逐到西伯利亚。家庭被拆散,无数人丧命。那些活下来的人,又在苏维埃政权下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在斗争了五十多年后,那些被苏联占领的国家,重新宣布独立,并协助推翻铁幕。”
[雪中灰]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国家最终能恢复独立——他们从未丢失过对自由的向往。
正如悼念亡灵是为了仍在世的人,回顾历史也是为了当下。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显然是为了激励那些为自由而斗争的人。
正义迟到已是过错,不要让它来得太晚。
相关推荐


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

唐探1900

囧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热带雨

风雨同路

叶问外传:张天志

教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