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我最近发现了一个秘密:
天线宝宝有可能是三体人!
这可不是我乱说,众所周知三体星有三个太阳。
我们再看《天线宝宝重启》的剧照。
这个,是《天线宝宝》重启之后的太阳。
这个,也是《天线宝宝》重启之后的太阳。
这个,则是《天线宝宝》原版的太阳。
你看,好几个太阳轮番上岗,是不是非常三体。
如果真的把《三体》里的概念代入本作,那就更有意思了。
老版《天线宝宝》有260集,用的都是同一个太阳。
而且,一直是发光发亮,金光闪闪。
这期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恒纪元”。
现在《天线宝宝重启版》俩太阳抽卡随机出现,并失去了亮闪闪的圣光滤镜。
毫无疑问,此时的宝宝乐园必定处于“乱纪元”。
想必本作的大结局,应该要么是原版太阳杰西卡小妹妹回归,宝宝乐园重回恒纪元。
要么,就是乱纪元转入寒冬,老大哥丁丁登上山顶振臂高呼:脱水!
自此之后,宝宝们的中之人杀青,宝宝乐园仅留下几具空荡荡的皮套。
总之,此时播出《天线宝宝》,很可能是网飞为《三体》大卖的预热前菜。
目的就是要让3岁小孩,也能提前理解大致的故事原理。
当然以上都是我玩梗瞎说的。
网飞格局没那么大,人家的想法很简单:
我要黑人,我要亚裔,我要全面正确。
反正,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现实是宝宝乐园上空的太阳一会儿黑,一会儿黄。
每次风云突变,都好像是剧组在呐喊:
快看啊!我们又夹带新私货啦!
可能会有小伙伴说,我这叫肤色ptsd。
如果搁别的作品,我们可以商榷一番。
但作为可能是最早的生活区vlogger,《天线宝宝》这个ip自诞生开始,讲的就不单是白人宝宝的故事。
2号宝宝迪西是黑人,他的早期中之人是非裔演员约翰·西米特。
拉拉和po,在一些解读中,也被认为是亚裔或者拉美裔的代表。
把四个宝宝的皮套色,加上迪西的肤色,甚至能凑出一套偏色版奥运五环。
*大概像这样
况且人家播放的vlog,也取材自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
也就是说,25年前《天线宝宝》就已经具备了“全球人民大团结”的要素。
人家根本不需要加任何要素,政治觉悟就已经拉满。
如今原班人马重启项目,来了个不改天但换日。
换日的同时,还捎带手取消了圣光滤镜,这个就实在太明显了。
我截取两张剧中的太阳,加了一层黄色滤镜,最后再跟原图拼到一起之后,得出了以下张图。
是不是左边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忽略太阳是什么颜色?
剧组明显考虑到这一点,宁可让镜头质感掉价,也要告诉你:天上挂着个黑人和亚裔。
这种明目张胆的画蛇添足,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洗。
好消息是,由于婴幼儿这个群体非常特殊,硬套魔怔元素属实可刑可铐。
所以,《天线宝宝》暂时只能在肤色上用功。
除了个别阴谋论爱好者们,日常强扯丁丁代表同性恋,没有强行来个什么大码素食性转环保主义恋物癖。
感谢英国也有未成年保护法。
此外,网飞作为一家主打网络点播的影视公司,也惹到了不该惹的人。
《天线宝宝》上映25年,看《天线宝宝》的人也起码30岁了。
他们年富力强、又引领网络话语权,还特别暴躁。
眼看自己从小看到大的东西,突然遭到史诗级魔改,必然该出手时就出手。
所以,剧集上线之后,网飞很识趣的关闭了评论区。
感谢带英祖安老哥。
但坏消息是,这个世界级婴儿ip,在玩花活的路上,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换句话说,魔怔人终究还是把手伸向了婴幼儿。
只不过如前文所说,他们选错了对象,从此痛失评论区主导权。
甚至还引来一批光头党,把黑人太阳宝宝跟代表反人类的“黑太阳”标志挂钩。
综上所述,网飞这次真的是玩脱了。
但如果他们选的不是重启《天线宝宝》,而是其他经典儿童作品呢?
打个比方,意大利出品的52集版《狮子王》里,狮子王辛巴在跟虎王赛尔康作战时,身后有个战斗力爆棚的发小。
也是还有剧集中辛巴的民间cp,雄鹿巴沙克。
假如片方决定重启剧版《狮子王》,在不改变其他角色的前提下小添一笔,让这对发小摩擦出基情的火花……
辛巴的感情线当场跨种族、跨性别,成为天龙狮。
对了,原作里辛巴有自己的官配王后雌狮法尔娜。
哎,咱家狮子王同学,还可以很顺滑的变成双性恋。
真这么拍,经典作品指定毁于一旦,但搞不好能拿奖拿到手软。
相信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只要放任魔怔人们继续下去,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
虽然我很讨厌这种做法,但还是要多说一句。
少数族裔也好,lgbtq也好,作为影视题材出现,其本身并不是原罪。
关键还得看怎么去操作。
像《为奴十二年》、《断背山》、《丹麦女孩》之类的片子,都是少数群体题材,但你能说它的艺术价值不高吗?
主创团队认真围绕少数群体主题,去构思一个完整的剧本。
请到的演员,根据剧本要求,奉上精湛的演技。
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为了反思、宣传还是拿奖,呈现给观众的作品没问题。
所以,我更倾向于这些作品是“艺术表达”,也乐于把作品、导演和演员安利给朋友和粉丝。
哦,补档一堆政治正确,然后把罗琳开除粉籍的《哈利波特》我只推荐片子本身。
瞎搞的是丹尼尔·德雷克里夫和艾玛·沃特森,片子是哈利·波特和赫敏·格兰杰演的,请勿将二者混淆,魔怔人行为更不要上升到角色。
当然,《哈利波特》的故事,只发生在场外的瓜田里,作品本身非常能打,这个应该是共识吧。
真正恶心的,还是那些为了魔怔而魔怔的作品。
比如,咱们吐槽过的剧版《指环王》里的精灵王和女矮人。
比如,还是咱们提过的剧版《生化危机》里说话不过脑子的黑人女主。
比如,又是咱们吐槽过的剧版《光环》里不仅圣母还脑残的韩裔女主。
甚至纯粹皮套混战打到爽的《奥特银河格斗3》里,还要把人气角色格丽乔,捏成打仗我不行,屁话第一名的带圣母。
女性、少数族裔、脱离剧情上价值,三张牌被打的风生水起。
结果呢,上文四位女性角色统统口碑崩坏,一算片酬起码90%是挨骂的精神损失费。
有时候我都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几位编剧和导演都是反串黑。
打着政治正确的旗号,疯狂迫害“被正确”的角色和群体。
等群体口碑崩坏之后,再布局他们阴险的邪恶计划。
唉,这群菜鸡主创,都快把我逼成阴谋论爱好者了。
不过呢,要说锅全甩给主创和演员,倒也不至于。
毕竟大家都是出来混口饭吃,如果市场完全不接受,他们肯定也犯不上。
所以,还是当地市场有人好这口,能让这些人放心开摆。
这方面,看咱自家的偶像剧市场,大家应该能感同身受。
此外,有个说法叫“沉默的大多数”。
还有个说法,叫“起哄架秧子”。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审美和三观都比较正常,但你架不住总有一群数目不多,可声量极大、脑回路清奇的理中客疯狂带节奏给整个市场施压。
造成的结果,大家也可以参考国内的刑侦作品和热血少年动漫的现状。
区别只在于,他们是越作越魔怔,咱们越拍越保守。
最后,就是很多片子拍出来,除了卖钱之外也要评奖搞热搜。
例如《光环》里让士官长摘掉头盔,就是因为很多奖项硬性要求主角必须露脸。
同样,诸如奥斯卡之类的大奖,这些年偏爱搞标签化运营。
那主创团队看人下菜碟,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也在意料之中。
但凡你被打着“冲奖”主旋律旗号的神剧,或者大女主、大尺度、真实事件改编实则无比悬浮,还狂掺私货的烂片祸害过,应该懂我的意思。
所以啊,阳光底下无新事,大家各摆各的。
各路大仙齐上阵,把代表是伟光正的“政治正确”,活脱脱玩成了魔怔的代名词。
他们开摆,咱也没办法。
但我还是想说:
作为一个要脸的碳基生物,折腾成人题材就算了,放过《天线宝宝》这样的儿童剧吧。
不信你抬头看看天,谁家的太阳还印堂发黑啊?
行吧,最后稍微提醒一下。
开篇吐槽主要针对《天线宝宝重启版》里魔怔操作,提到《三体》也只为玩梗,请勿上升到原版原作。
喜欢的话不要忘了点赞、关注走一波哟。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