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五月的鲜花》第一章1
原创散文天地
前 言
朋友,您能想像出来一个没有:歌剧、话剧、舞剧,甚至没有合唱音乐的年代吗?其实它不遥远,也就是百年左右。那么,中国大陆谁是创作第一部歌剧、第一首有完整四声部合唱歌曲的人?请听我给您讲一个“中国歌剧之父的故事”;
朋友,您能想像得出当年“数学”是被大清禁入的西方“玩意”的年代吗?其它也不遥远,也就是百年前的事。……那么,是谁把它在中学课堂上提升到一个规范的高度,为新中国的清华、北大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请听我给您讲一个“建国前后一个优秀的教育家的故事”;
朋友,您一定知道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吗?日本已经做足了大举进犯的准备,而政府还在热衷于消灭共产党的内战。于是,在那一年,同时有二支歌声唱响在中华大地。一首铿锵有力,势不可挡;一首唯美高弘,浩然正气。它们犹如号角,唤醒着沉睡的雄狮。
一首是:雄壮的旋律唤起民众:“起来,……我们万众一心,迎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另一首则是:坚强地聚起“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愤怒,……”的全国进步青年志士,奔赴了抗日战场。
第一支歌大家最熟悉,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是我们现在的《国歌》。
另一支歌就是的《五月的鲜花》,它后来在电影《青春之歌》被录用为电影插曲。它的作词者是大家熟悉的著名诗人:光未然先生,那么,它的曲作家是谁?还是请听我讲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音乐家的故事”吧。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雨中少年》1
早春二月,料峭中,融化的冻土里慢慢地冒出嫩绿,柳树悄悄地吐出嫩芽,虽然春寒还在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但人们还是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悦,因为,人们看到每天的新出升的太阳,都仿佛象征它会带来新的希望。
而在沈阳市小河沿一个闫姓宅门里,早早的就明确地传出了喜悦的响动。
人们大呼小叫的招呼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甚至烟囱里冒出的炊烟都像是唱着歌飞飘出来一样……因为,这天的凌晨,一个天籁般的声音划破了天际,一个新生命降生在这个宅子里,他的到来,象征着这个家族的新希望。让这个教育世家、基督教家庭,喜出望外。
长辈们,用周易万物类象及自己的学识,取名为“璩”,字辈为“绍”,既“绍璩”。字“述诗”。没想到,这个“述诗”,被后人讲述他时,像诵诗一样读他的一生。
这一天,是农历的1905年2月23日。
年轻的父亲抱着自己的第一个儿子,慈爱的眼神看着红扑扑的小生命,喜悦、疼爱、希望的情感,扑向他的血脉。
他希望儿子能在数学界更高他一筹;他希望儿子能跟他一样,喜欢音乐,甚至在音乐方面有更大的造诣;他更相信儿子与他一样,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恭喜,恭喜,宅仁啊,恭喜弄璋之喜!”
“谢谢,谢谢,请老兄上座。”
“哈哈哈……真是‘天籁破晓,黎明唤天’啊,恭喜、恭喜了,宅仁兄……”
“啊呀,他大伯,您真是名副其实的秀才,宝刀不老,出口成章啊!借您吉言,小儿现在一定在梦里乐着呢,谢您了,快请上座,……给他大伯上茶……”
前来道贺的朋友陆续到来。父亲连连道谢着。
“宅仁啊,你这‘东北数学三杰之一’可要当心啊,别让这小子抢了过去……哈哈哈……”
“何止抢过去,还要跨过去呀,哈哈哈……”
“唉!应该这样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哈哈哈,将来,我们都要被这代人给超越过去,社会才有进步啊!”
“就是,就是……”
宅院里传出了阵阵爽朗的笑声。
……
当儿子还在牙牙学语时,父亲就抱着他按时去教堂祷告,有意无意的让儿子与他一样,接受西方的教堂音乐。儿子没有让他失望,耳染目睹,在刚刚能摸到管风琴的键盘时,就像受到了神的指点,他开始一个键一个键的触摸,一个音一个音的感受。到他初成少年时,已经能娴熟地在礼拜仪式上,用教堂大管风琴为唱诗班伴奏了。
看着儿子小小的年纪,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神父领到大大的管风琴前,落座后,用自己灵巧的小手,为一群黑压压的唱诗班的合唱人伴奏,这大概还没有多少中国人能驾驭那“大箱子”,“而且他还是个孩子”,想到这里,闫宅仁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但他马上又收回了笑容,因为他要按家风教育儿子:谦和做人。
一天,一直教授小绍璩音乐的西方牧师,将闫宅仁找来,怜爱地抚摸着小小少年的头,跟他父亲认真地说:
“宅仁兄,你的儿子看来是真的要超越你了,他的和声能力和意识好像是与生俱来的,这在你们中国大陆,基本没有合唱意思的地方,是极其罕见的。”
“哦,真的吗?我儿子真有这样的天份吗?”
闫宅仁略停顿了一下接着说:
“不过,我听说我们国家的西北部有一个少数民族,也是具有先天的和声意识,他们劳动之余,经常隔山对唱,往往都是群体间以合唱形式出现的,非常美!”
“哦,对的,对的,我想起来了。我们的一个从那边回来的传教士说过,好像是叫‘瑶族’和叫‘佤族’的民族。所以,你们中国是个有着深远文化蕴含而美丽的地方,而你,又有一个聪明的儿子啊!”
“哦,是吗?神父,您不是在过奖他吧。”父亲表面谦虚地说着,但心里是很高兴。
“在音乐这方面,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的孩子就是上帝赐予的灵性,我在国内也教过许多学生。但都没遇到过这样聪明的孩子。他太有天赋了,不论是给他讲的乐曲理论还是音乐记忆,他都是一点就通,一听就会。他,现在都有创作的欲望了,他有时候会作些小片段(小品曲),虽然有些不足,但他的思路是相当清晰的。”
“那……那您说……我该怎么教育他呢?”父亲谦虚地求教着。
“您先给他买台脚踏风琴吧,我要继续教授他,主会指引他的!”
于是,年少的绍璩就拥有了一台自己的风琴,他痴迷地学习着弹奏,着迷地练习弹唱。但是,他更让父亲欣慰的是:他居然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平的汇文中学。
……
这是个与理亚斯力大教堂只有一墙之隔的著名中学校。而这个大教堂,又成为了小绍璩常去的地方。无疑,在那里,他又担任了教堂唱诗班的不可多得的优秀伴奏师。
这时期,也是一个西方文化渐渐传入的时期。
启用“述诗”为名的少年,来到了文化更进步的京城,开始了大量地吸取着中外音乐养分,遨游在音乐的海洋里,他如痴如醉。
?
他努力收集着中外音乐作品,认真的聆听每一段乐曲,工整地抄写每一首歌曲。
《弥塞亚》、《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让他第一次听到了舒展高亢的旋律,他感受到了辽阔天空的美;《高山流水》、《梅花三弄》,他第一次听到了舒缓流畅的旋律,他感受到了阴柔与阳刚之间的美!
他恳请父亲给他买了台落地式手摇唱机,又如饥似渴地每天欣赏着中外名曲。
他果然没有辜负西方教堂音乐的严格教育,成绩,也没有辜负他自己的努力。十八岁,是他即将步入大学的那年,他创作发表了第一部四声部合唱作品《阴》。
他欣喜若狂地给父亲写了封信告知,并将自己的作品一并发出。他满怀喜悦地等待着同样喜爱音乐的父亲,那份厚厚的褒奖。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等来的,是父亲的一盆冷水。
?
因为,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在欣慰之余,开始了忧心忡忡……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