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0
剧情简介
好的战争电影,是反战的。
同样,好的毒品电影,是反毒品的。
而关于毒品的影视,我们看的也很多,但其中,站在吸毒者的角度来讲述毒品的作品,却没有站在警方角度来得多。
2000年,有一部站在吸毒者角度的毒品电影上映。
只是,当年这部电影却也只能在几个特定影院上映。
这其中,导演和电影公司不同意美国点检对该片的nc-17分级。
而美国电检又认为影片结尾镜头有伤风化。
结果,这个片子得到的分级为:无定级。
但若要和电影的内容相比,其实镜头已经是麻麻地了。
因为内容折射出来的意识,排出的毒品带来的伤害,简直是惨烈。
一部关于毒品的电影,真的让人看到毒。
这种毒,让人看了想吐。
《梦之安魂曲》
(豆瓣8.7。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代表作:《摔角王》,让娜塔莉波曼登上奥斯卡影后宝座的《黑天鹅》)
这部电影,其实对于吸毒的镜头,进行全景式呈现的较少。
它做的,是进一步放大这些镜头,来凸显出毒品的危害性。
因此,在这方面,它用了不少特写镜头。
犹如:
吸食毒品过程,甚至包括了细胞受到影响的特写。
吸食毒品的准备及吸食后的效果,包括瞳孔放大。
而除此之外,吸毒者的生活,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上述所说的,到了后面甚至看的让人想吐。
四个主要角色包括:
青年哈瑞,其朋友狄龙,其女友玛丽安,还有其老母亲。
四人,全部吸毒!
而从电影开场,就已经一步步堕入了毒品的深渊。
且这个开场,已经是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哈瑞找到母亲,要卖了母亲相依为命的电视去购买毒品。
很明显,哈瑞在买毒品这件事上,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折腾母亲了。
看看这个分割镜头,一个明显的对比:
屋外,瘾君子儿子在发火;
屋内,想见到孩子又不敢出来的母亲,躲着,瑟瑟发抖。
还有哈瑞和女友。
两人一起谈人生,谈理想。
你以为女友就是哈瑞的良药?
no,no,no。
那是清醒的状态。
他们的人生,理想,那些不如意,谈完后,就要靠毒品来逃避。
两人一起走到的那个角落,是阴暗的。
这一切,只是开头。
一步步,导演将这些人,推向越来越深,越来越无法回头的深渊。
哈瑞和玛丽安相爱着对方,两人在清醒的时候,可以谈人生,谈理想。
以及在阴暗的角落里,一起吸毒。
毒品,让两人站在了魔鬼的肩膀上。
在魔鬼肩上,固然可以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但那是魔鬼的诱饵。
魔鬼的目的,是要你加倍偿还。
这也就是毒品带给两人代价,仅仅从小事就可以反映出来:
买不到毒品的哈瑞,面对女友,两人爆发了。
什么信誓旦旦的诺言,瞬间烟消云散。
只剩各自情绪失控下的相互指责。
可怕的是,情绪上的宣泄,到最后还是走向无法摆脱的毒瘾。
于是,女友被哈瑞推入深渊。
为了毒品,哈瑞怂恿玛丽恩出卖肉体赚钱。
而玛丽恩因为毒瘾,却也在这样的怂恿下,越陷越深。
尽管,现在有很多戒毒中心。
但是,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戒毒后的复吸率是90%。
一朝的吸毒,要用一生去戒。
就像《门徒》中,张静初那个角色所说:
我只想证明给我老公看,毒品是戒得掉的,于是我开始吸毒。
却没想到,越陷越深。
这是一条不归路,方向是灭亡。
回到《梦之安魂曲》,或许是因为玛丽恩的结局已经可以预见,所以电影最后并没有讲到其最终结局。
但,在一次出卖肉体换取毒品后,已经无法回头。
就如后来的玛丽恩,可以在某个派对里面,和另一个女人在台上做着不堪之事。
台下是一群人取乐围观。
而玛丽恩的报酬,就是一袋毒品。
被深渊直视,进而越陷越深。
这种堕入深渊的行为,就是饮鸩止渴。
而且,难以摆脱,最后自我毁灭。
就如片中,吸毒的哈瑞,手上本来小小的一个注射孔,却不断变大,而周边的皮肤组织,开始变黑变紫。
这种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毒气攻心,就通过这样的方式真实呈现在了人身上。
而最后,这条曾经为哈瑞输送快乐的手臂,只能被医生锯断。
断无挽回的可能性。
而导演依然不满足于将故事仅仅停留在直接吸毒者身上。
导演看到的辐射面,更广,那就是吸毒者周边的人。
而这个人,在片中则由哈瑞的老母亲来代表。
老母亲这条故事线,是荒诞的。
哈瑞并没有给母亲毒品,但母亲吸毒之路,一开始的源头,却也是哈瑞制造出来的,链条如下:
--吸毒哈瑞无暇关心母亲;
--老母亲孤身在家;
--老母亲生活用电视来打发;
--电视害母亲走上了吸毒之路。
怎么个害法?
有一天,母亲接到个电话,对方自称电视台,说选中了她,要她上电视。
老母亲开心的,她不要奖品,要的是被关注,要的是在电视上讲述她心爱的孩子。
于是,一番精心准备,老母亲翻出了自己最爱的衣服。
却没想到,身材早已走样,无法穿上。
接下去的日子,老母亲天天坐在家门口,等待电视台来信,并骄傲地跟人宣称:我要上电视。
另一方面,她去某家机构寻求速速减肥良方。
而机构给她开出药,告知:吃了后,会没有饥饿感。
这药,就是毒品。
于是,减肥效果卓著的母亲,也走上了毒品的不归路。
吸毒成瘾,对毒药的依赖,剂量不断加大。
甚至出现幻觉:感觉冰箱自己在动。
看到自己上了电视。
还没等到电视台的通知,母亲已经行为失控。
爆发的那天,她跑上街头,坐上地铁,到处跟陌生人说她要上电视。
这个老妇人甚至跑到电视台,留着鼻涕,声泪俱下地苦苦哀求电视台的人给她上电视的机会。
换来的,却是警察带走她,让她强制吸毒。
由于毒瘾太深,诸多药物治疗无效。
最终,年迈的她,还得遭受电击戒毒之苦。
其实,到了最后,这部电影越来越让人感觉不舒服。
尤其是最后一段,导演特地设计了四个主要角色在同一时间遭受毒品带来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
这一段是平行剪辑的,镜头在四个场景间不断地切换。
随着角色因为毒品遭受的痛苦越来越剧,背景音乐也越来越急,画面的剪辑速度也越来越快。
那惨烈的画面,以及从头走到尾的故事,不夸张地说,第一次看,到后面我真有想吐的感觉。
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它的剧情,节奏,手法都很吸引人。
但却也是一部看得很不舒服的电影。
《梦之安魂曲》的另一个译名为:噩梦挽歌。
挽歌定义:写给死者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