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0
剧情简介
今年,俄罗斯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烧了一把火。
这把火看来还没有熄灭的征兆,
反而越烧越旺。
2016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优秀俄罗斯电影在中国上映。
(包括但不限于)
《暗杀游戏》《他是龙》以及十月份刚上映的《火海凌云》
而且,不单单是这样,
令时光欣喜并担忧的是,
除了《暗杀游戏》一部以外,这些俄罗斯电影口碑和票房几乎都双双飘红。
《他是龙》豆瓣7.4分,好于64%的奇幻片。
而灾难片《火海凌云》评分高达7.6,好于80%的灾难片。
这似乎隐隐约约给出中国电影一个可怕的信号——
倘若中国电影不再努力,以后俄罗斯电影都是我们的模仿对象。
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在电影这种工业产品上,从一开始地学习好莱坞,到后来学习韩国,现在沦落到俄罗斯都需要我们去学习了吗?
多多少少,时光和所有影迷一样,有些怒其不争。
不过,电影人是有国界的,电影艺术却是没国界的。
世界上所有的好电影,都有被喜欢他的观众欣赏的权利。虽然有时候中国观众的权利并不够。
今天时光要说的,是一部类似于《火海凌云》(影片名称结构基本都一样)的电影——
深海浩劫
昨天北京点映,人民群众的反应是这样的——
电影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拍摄技巧及故事内核,第二种就是带给观众的思考,至少这部电影,第二点做到了。
目前为止,豆瓣7.2分。
而烂番茄83%的新鲜度,以及86%的观众喜爱度告诉你,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纽约客:彼得博格又做到了这一点。看完电影你会震惊和兴奋,同时因为对敏感的触摸而变得易于激动。
盛赞过后,我们来看电影本身。
电影故事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曾发生一起英国石油公司钻井平台爆炸案,导致大量石油泄漏,11名工作人员身亡。这次事故的严重性超乎许多人的预估,一度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热点事件,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漏油事故。
这让电影本身的故事,可以触摸到观众的神经,尤其是触碰到环保这个二十世纪以来最重要的话题。
搭载灾难片的外壳,不得不说,彼得伯格还是彼得博格。
如果你看过2006年,他担任制片的影片《致命核料》,
你就会知道,他在结合事件讲述故事剖析人物的功底。
同样,得益于特效技术的发展,在灾难片上,使得导演更加有发挥的余地。
电影不仅充满了重工业的质感,
而且,在灾难效果的处理上,会有很多灾难片的影子。
因为灾难片的精神内核和故事架构技巧,一般都是想通的。
比如,《火星救援》营造的紧迫危机的氛围——
比如《泰坦尼克号》的悲壮——
比如《2012》的末日气息——
比如《唐山大地震》的平民血泪——
这些元素,你在《深海浩劫》中,都能看到。
真实的井喷,个人硬汉和英雄主义,
油井爆炸产生的末世氛围,既让观众窒息,又让观众燃起来。
甚至,影片引发的对环保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讨论。
这就是为什么好多看完影片的观众,只给出了两个字的评价——
真实,震撼
但是,真实和震撼并非凭空而来。
拍摄团队为了拍摄出漏油的效果,几乎搭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片场。
同时,为了还原深海场景,《深海浩劫》剧组甚至打造了一个奇大无比的水箱。水箱可容纳水250万加仑。
而且,为了尽量还远钻井平台,剧组搭建了一个“埃菲尔铁塔底座”一样的平台。
而且,所有演员拍摄时所采用的,都是实景拍摄,丝毫不顾灼热感以及危险的环境。
而且,相信马克·沃尔伯格(《变形金刚4》、《偷天换日》、《泰迪熊》男主)有足够的演技给我们塑造一位形象丰满的主人公。
同时,影片也告诉我们,告诉中国电影以及越来越步入歧途的港片——
英雄不一定非要拯救世界。
《惊天破》,你觉得打脸了吗?
欢迎关注喜欢深扒电影的公众号:时光电影铺子(sgtjmovie)
今日还有如下提醒
《深海浩劫》11月15日上映
今天是11月11日,宜外出,宜工作,不宜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