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0
非凡线路
剧情简介
今年是自然主义作家亨利·戴维·梭罗逝世160周年。
1845年7月,这位年轻的作家搬到离家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畔隐居,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九年后,他出版了后来闻名于世的经典著作《瓦尔登湖》,写下自己在这里栖居的所见与所思。
瓦尔登湖也自此成为文学的圣地和自然精神的家园。
鲜为人知的是,因为较早地在作品中记录许多湖泊的特征,包括湖水上暖下冷的分层等物理现象,梭罗也被不少学者视作“北美洲的第一位湖沼学家”。
影视剧中的斜杠青年梭罗
湖泊被喻为“大地的明珠”,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正如加拿大学者沃里克·f.文森特在“牛津通识读本”《湖泊》中所定义的:
湖泊是被陆地所包围的水体。
湖、渊、海、错、潭、淀、茶卡……它们的名称丰富多样。
湖泊究竟有什么魔力?本来奔波劳累的人只要往湖边一站,内心也仿佛宁静了许多。
瓦尔登湖,摄影师:斯格特·米勒
图源:译林《瓦尔登湖》纪念版
就连《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出走少年霍尔顿,都一心记挂着中央公园的湖有没有结冰,湖里的鸭子是否安好。
诗人们更是将大大小小、景色各异的湖360度夸了个遍:“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春天要去北海公园荡起双桨,冬天要去湖心亭看雪。
“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与湖泊有关的凄美爱情故事)
梭罗写道:“湖泊是自然景色中最美也最富有表现力的特征。它是地球的眼睛;凝视湖中,人能够衡量出自己本性的深度。”
尽管梭罗在1845年就开始探索湖泊,而湖沼学学科的正式成立,则要等到1901年,瑞士学者弗朗索瓦·a. 福雷尔出版湖沼学的第一本专著。
“牛津通识读本”《湖泊》一书就是追随“湖沼学之父”福雷尔的脚步,为我们全方位揭开潜藏在湖面之下的奥秘。
神话、小说、俳句……
幽暗、深邃的湖泊为何充满魔力?
湖泊如何形成与消失?湖水遵循着怎样的规则运动?湖水中又存在着一个怎样的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对于湖泊的相关科学知识,《湖泊》的作者沃里克·f.文森特一一作了概述。
除此之外,在文森特看来,“湖泊对人类探索和文化的重要性,还有其他超越科学但同样多样的原因。”
深不见底且幽暗的外观赋予了湖水神秘莫测和令人不安的气质,一直深深吸引着小说家和诗人就此进行创作。如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涉水》和威廉·华兹华斯的《序曲》,后者描写了他在孩童时于午夜涉过一片幽暗可怖的湖的旅程。
湖泊深处栖息着神话生物的传说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流传,如毛利人神话中住在江河湖海里的塔尼华水怪。
湖泊有着更深远的精神意义。在玻利维亚和秘鲁的神话中,的的喀喀湖湖底的太阳神因蒂,养育了印加文明的创建者——曼科·卡帕克和玛玛·奥克略。
湖泊如同宁静的镜面和色彩缤纷的调色板,除了吸引许多旅客每年前往湖岸边度假,也一直是各个文化中艺术家、音乐家、作家的灵感源泉。有的作品,如松尾芭蕉的经典俳句,能够唤起读者听觉上对湖泊和池塘的想象[古池苍苍/青蛙跃入/水声响(叶宗敏 译)];在加斯通·巴舍拉关于梦境的著作中,他分析了为何池水、泉水、湖水和溪水是“物质想象”和遐想的基本元素。
湖泊的冰与火、地壳、陨石……之歌
湖泊有哪些形成方式呢?
01 冰川湖
由冰川侵蚀或退化形成。
就总数而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湖都起源于上一个冰河时期:冰川从岩石中凿开湖盆,加深了河谷。比如欧洲大陆的日内瓦湖、苏格兰尼斯湖、北美洲密歇根湖和苏必利尔湖等等。
瓦尔登湖
图源:译林《瓦尔登湖》纪念版
在许多地方,随着冰川后退,大块的冰从冰川中断裂开来,被留在冰碛中。它们随后融化并填充了湖盆,被称为“壶穴湖”或“锅状湖”。这种湖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的平原广为人知。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就是一个曾因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壶穴湖。
02 火山口湖
最激烈的湖泊形成过程都是火山运动的结果。
火山喷发后留下的坑洞被水填充,形成了小规模酸性湖。这种湖泊往往是圆形的。
更大面积的火山湖是在爆发后坍塌的岩浆房中形成的,被称为破火山口湖。
已知最大的火山口湖是陶波湖,由26500年前新西兰北岛中部的超级火山爆发形成。
03 构造湖
由地壳运动形成。
世界上最古老最深的湖泊大多都是构造湖。其悠久的历史让地方特有的植物和动物能够在此演化,换句话说,这些物种只能在这些地点找到。
构造湖以东非大裂谷中的湖群最广为人知。这些湖的湖盆已经隔离了足够长的时间,能让其中无数鱼类呈现适应性辐射的现象。例如马拉维湖有着种类最多的鱼,共超过850种,其中大部分都是地方特有的。
贝加尔湖特有的贝加尔海豹
是唯一一种淡水海豹
其他具有地方性鱼类的古老构造湖还包括日本的琵琶湖、贝加尔湖、的的喀喀湖……
04 陨坑湖
小行星撞击而成的陨坑也能够成为湖泊的湖盆。这些湖泊有着极大的科学价值,也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最有特色的一个例子是曼尼古根湖。这是一个大型环状湖泊,坐落于加拿大魁北克市的中部,由2.14亿年前的一颗直径5000米的小行星撞击而成。
平圭勒湖位于魁北克更北部的亚北极地区,有着近乎完美的圆形轮廓,直径为3 000米。因纽特人很早就知道了这个湖泊,他们相信水晶般清澈的湖水充满了治愈的力量,于是称之为“努纳维克的水晶眼”。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湖泊,书中还提到了由河流冲刷而成的河成湖,河边湖,以及其他类型的湖泊,包括人类建造的池塘和水库,等等。
除此之外,作者还介绍了湖泊一些引人入胜的奇异现象以及极端湖泊,比如南极洲湖面终年结冰的万达湖,水温却随着深度上升,并在底部达到惊人的26℃,而极端湖泊则包括咸水湖、极地和高山湖泊、喷发性湖泊等。
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无损于湖泊的整体美感,而是帮我们打开了一扇求知之门,带我们重新认识和发现湖泊之美。
当然,既然这是一本多学科、全方位研究湖泊的书,就必然要探讨人类与湖泊的关系。正如最后一章开头的引文所说,“人类对自然和栖息者的影响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要大。”
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湖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水坝的建设。为了满足水电、灌溉和饮用水的需要,人们用大坝创造了新的湖泊,但是其环境代价往往是在这之后才有所体现。
大坝截断了湖泊的入流,可能会导致下游的湖泊萎缩乃至消失;大坝还会阻碍鱼类的迁徙以及繁殖,并因为截留了营养物而影响海洋生物的活动。
此外,全世界内的湖泊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过度繁殖现象,也叫“水华”。这不仅会导致湖水含氧量急剧下降而变成“死湖”,还会因为有毒藻类而致使湖水中产生毒素,危及饮水安全。
借此,文森特呼吁我们要更加周全地考虑和平衡人类对湖泊的干预活动——保护湖泊的生态价值,也是保护我们自己。(许丹,《湖泊科学的美与思》,《中华读书报》)
多学科角度领略湖泊之美
沃里克·文森特专为中文版撰写序言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沈吉作序推荐
牛津通识读本
《湖泊》
作者:[加拿大]沃里克·f. 文森特
译者:邓天旸
定价:39.00元
出版年月:2021年10月
isbn: 9787544787901
作为一名湖泊科学工作者,我认为本书是绝佳的科普和通识教育读物。作者在短短的八万字篇幅内,将百年来的湖泊研究娓娓道来,内容丰富有趣,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本书引导人们从多学科的视角认识湖泊,并连接湖泊基础研究、湖泊环境治理与管理全过程,必将对大众科普教育做出贡献。
——沈吉
湖泊学家、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牛津英文经典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纪念版
福利
有没有那么一个湖泊,
让你念念不忘?
无论是现实中的
还是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的
欢迎留言分享
将各获得1本《湖泊》
1月18日12:00截止
相关推荐


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

唐探1900

囧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热带雨

风雨同路

叶问外传:张天志

教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