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0
剧情简介
还不到七点,TNT剧场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
其中不乏老戏迷,冲着《死无葬身之地》这一出改编剧而来。老戏迷边翻剧目简介边说着自己对这部剧的期待,希望在接下来的演出中看到和现代紧密相关的改编。而有的观众则在对该剧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光是觉得名字很酷,就提前领票来排队了。
那么,这出名字乍一听起来很酷的剧
到底是“酷”,还是“残酷”?
生存?还是死亡?
剧中人究竟如何选择生,如何选择死?
压抑的场景 、扭曲的拷打
撕心裂肺的嘶吼
绝望、哭喊、反抗……
一闪一闪的蓝光灯,骤然打在演员身上的红光,高昂而悲呛的音乐将观众的情绪带到最高点。突然冲向观众席求助的弗朗索瓦瞪大眼睛,带着手铐的双手伸向观众,绝望地喊出“救救我……”
恫吓、揶揄、女人、碰杯
相互猜忌、挑拨离间、勾心斗角
三位维西政府警察的三角制衡在压抑惊恐中变得无比可笑。畸形的笑点与惨烈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情感的过山车翻转直冲。雷声、雨声逐渐推进,衔接了剧情,也舒缓了大家的心情,给全剧带来新的希望。
然而,在大家决定假招供以存活的时候、在警察举杯庆祝自己胜利了的时候,枪声响了。
砰、砰、砰!
惊讶与错愕交织,留给观众新的悬念——人,到底能不能选择自己的生与死?
萨特说:“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承担责任,他完全意识到不到为自己的将来做了抉择,而且通过这一行动同时成了为全人类做出抉择的立法者——在这样一个时刻,人是无法摆脱那种整个的和重大的责任感的。”
索比埃在逼供中选择跳窗自尽,弗朗索瓦准备去招供时被同伴掐死,昂利、卡诺里、吕茜假招供以保命却死于枪杀,最终,队长若望活了下来。为了通知60名按原计划行动的游击队员,他没有暴露自己队长的身份。
忍受昂利的讥讽
忍受弗朗索瓦的恨和辱骂
眼睁睁地看着队友们把弗朗索瓦掐死……
“地狱,就是他人”
他的选择是痛苦
最后他跪在战友雕像旁,高声喊出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瞬间”。所有的生死、所有的痛苦、所有的艰难抉择,在这里都不过了一瞬间。
对生死的选择,若望已经做出了鲜明的回答。在一瞬间的选择里,活下去。
显然,《死无葬身之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萨特原剧本的传统结构,将作者本人作为一个角色加入到戏剧当中。从而把作者深深地隐藏在剧中,晦涩难懂的哲学思辨得更为直白和易于理解。
导演许春林老师在演后谈环节,也给大家讲解了若望的角色设置以及最后尾声的设定。
他说:“在追查作者的生平、查阅原剧的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萨特曾参加过抵抗组织、参加过游击队,也曾被捕,而且在参加游击队期间也有一个女朋友。根据萨特的生平推理过来,作者这个角色很可能就是若望。于是,我们复排这个戏的时候就产生了这么一个想法,把《死无葬身之地》传统的结构稍微改变一下,若望与作者身份合一,让他承担作者的身份。于是,沿着这条路线去走,把这部戏里面的一些哲学理念、哲学思辨,把这些难以理解的东西更直白地告诉观众。对现代年轻人、对校园里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解释可能会更清晰一些。”
面对这样的一出改编剧,专家老师则给出了自己的一点小建议:
“萨特剧本本身是高度抽象的,看上去有很多个人的要素、经历在里面,但是都是经过高度抽象化的。如果说想把他的经历往里面放的话,某种意义上也需要经过一个高度抽象化的过程,这样两个东西才可以相对融合在一块。另外,还是回到人如何做选择的问题上,某些意义上来说改编版《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尾,在选择的层面上是相对平衡的。人物在极端情境下的追问,无论是萨特、还是若望,他们究竟会如何选择?这些还需要再做思考才能更好把两个东西粘贴在一块。”
看完全剧,你可能会觉得压抑,可能会觉得疑惑,可能会觉得生与死的撕裂无比沉重……
当生与死的哲学思辨游荡在于历史上空,久久不能散去,《死无葬身之地》犹如穿越历史的巨钟再次敲响。
大写的问号悬置于每个人脑海
我们自己究竟会如何选择 ?
责任编辑 | 韩静瑶
文字编辑 | 王旭然
摄 影 | 闫晓东 姚鲁元
排 版 | 许珂佳
校 对 | 陈少颖
策 划 | 韩静瑶 曹 艺 汪 汉
出 品 | 樊欣颖
相关推荐


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

唐探1900

囧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热带雨

风雨同路

叶问外传:张天志

教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