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情简介
他,是一介乞丐,却被后世称为千古奇丐;
他,是唯一一个被写进正史的乞丐;
他,一生以乞讨为生,却修建了三所义学;
他,被山东人称之为武圣人;
他,被郭沫若称之为是中国的裴士托洛齐,中国人民应该到处为他树铜像;
他就是清朝第一乞丐——武训。

武训原名武七,清道光年间出生在山东省堂邑县(今属冠县)柳林镇武庄人。
武训七岁那年,父亲就死了。很小的他,只能以乞讨或在乡绅家里打工为生。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生在那个年代,能够活下去,就已经很幸运了。此时的武训并没有多想,而是按部就班的生活。
直到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
主家让他贴春联,武训贴完后,不仅没有得到奖赏,还受到了惩罚。原因是武训不识字,他把春联贴反了。主家认为春联贴反不吉利,就让他在雪地里站了一晚上。
外边的寒风与屋里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形成了鲜明对比。此时的武训心里应该是悲凉的吧,如果他识字,就不会被罚在雪地里待一晚上了。
如果这件事只是让武训升起办义学的想法,那么,接下来的一件事,就让武训办义学的心思彻底坚定了下来。
过了不久,他的母亲病了,急需钱买药治疗。可当他向主家要工钱时,才被告知,他的工钱早就结清了。武训知道自己吃了亏,但母亲的病不等人,他希望主家可以行行好给钱让他给母亲看病。
但有时候,人性就是这么丑陋,只管自家门前雪,哪管别人生与死。武训工钱没要到反而被打了半死,他躺在床上昏迷了整整三天才醒来。
醒来后的武训终于明白,他之所以吃亏,是因为没有文化。而他之所以没文化,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
通过这两件事,他终于下定决心,要为广大穷苦家的孩子修建义学。

伤好了之后,武训穿上了褡衣,拿起了铜勺,开始了乞讨办义学之路。用乞讨的方式筹钱办学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难上加难。
穷人,是有心无力;而富人,根本没有办义学的心思,而且也并不相信乞丐可以办学校。
经过几个月的乞讨,他发现这样的乞讨效果微乎其微。于是,他开启了他的行艺筹钱之路,表演竖鼎、打车轮、学蝎子爬、给人做马骑等,甚至吃蛇蝎、吞砖瓦,以此来获得赏钱。
除了到处行艺,他还给当媒人、邮差。什么脏活、累活甚至别人不愿意干的活,他都抢着干。武训白天拾破烂、打工,晚上给别人纺线绩麻,一边纺线一边唱着自己编的歌谣,“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
苦中作乐,大抵就是如此吧。生活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因为心里有梦,才能将生活中所有的苦都吞进肚子里。

在那个穷人遍地的年代,乞讨打工挣来的钱,大多只能维持正常生活。但武训像挤牙膏一样,把钱从自己的吃食上挤出来。他穿最破最烂的衣服,吃得永远都是粗劣、发霉的食物或剩菜剩饭、地瓜蒂。
如果别人给他工钱是粮食或较好的衣服,他会选择将它们卖掉换成钱。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八年之后,他建了第一所义学,这一年,他29岁。但有了学校还不行,还得有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学生最初都不愿意来,但他用实际行动打动了老师和孩子的父母。
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义学里终于传出了朗朗读书声。
在武训剩余的时间里,他又先后建了两所义学,但最终因积劳成疾,在第三所义学建成时,他与世长辞。死在了义学屋檐下,在学生们的朗朗读书中走完了自己最后的路。
武训一生没有结婚生子,亲人朋友让他先成家,他却说,“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武训之所以不结婚生子,是不想让家庭分散他的精力。他想要把自己所以的精力都放在义学上。
在他的心里,他自己吃的就是没有学问的亏,他希望其他穷苦人家的孩子,永远不要再吃没文化的亏。
现在在山东的武训纪念馆前,树立着武训的雕像。看着他的雕像,仿佛时间穿越了时空,隐隐约约听到了那由远方传来的武训歌谣,“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
题外话:今天在《经典传奇》上听到了他的故事,被他的事迹感动。我哭了,哭的稀里哗啦的。我相信每一个人听了他的故事,都会被他打动。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历史人物,但那种存在在字里行间的感动,仿佛总是写不出来。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台湾剧武训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武训高清剧照,武训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